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欢迎阅读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梯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2、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如平行四边形的窗户、相框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从而引出课题。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如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1)通过演示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理解高和底的概念。

(2)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高,加深对高和底的认识。

4、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高底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2、学生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市级实验校的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单元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处理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忆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

1、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2、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3、评价方式

(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

(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手段

为了再现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与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的内容。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几何图形,它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2、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如伸缩门、楼梯扶手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通过演示用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高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加深对高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

3、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底高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学习热情较高,易在轻松的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和四边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简单知识,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本节课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呈现出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

探究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制作的要点,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那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这些图形吗?那么今天就跟老师一次走进校园,看看校园里你能发现多少种图形?”

2、教师呈现校园的情景图(FOCUSKY演示校园情景)。

3、师:这些都来自我们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4、学生活动:跟随全景图,找到熟悉的图形,利用白板进行突出显示,并重点展示“平行四边形”。

校园——楼梯——办公室(衣架)。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习背景,增加亲切感,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并从中提炼出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直观图,感受“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一认。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都属于四边形的一种。有“四条边”“四个角”“倾斜的边”。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利用已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和“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作铺垫。

2、做一做。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组长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筐,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2)教师呈现材料:木棍,皮筋,钉子板,小棒,白纸板,胶棒,七巧板,拼接学具。

(3)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一:用木棍和皮筋先扎成长方形,然后通过拉动,得到平行四边形。

预设二:用小棒在纸上摆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三:用皮筋在钉子板上绑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四:利用七巧板的.相同的三角形,或者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成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不断尝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要点的理解,发现制作“成功”的方法,和“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的要素,以及和“长方形“直接的密切联系,做到“手脑并用”。

3、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教师有顺序地呈现学生作品,并请制作者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特性。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师选出利用“木棍、皮筋”制作的图形小组,通过学生的自行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长方形”拉动而得到的,而且每拉动一次,都会得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1)提出问题:拉动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学生活动:利用手中的拼接学具,实际操作,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教师选出利用“小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小组。

(1)教师提出问题:在搭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反例”,即对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满足有四条边,四个角,边的倾斜要一样,为什么它不像是平行四边形呢?”

(3)学生根据老师的疑问,反思制作过程,发现制作过程中相对的边的小棒的数量要相等,进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1)教师选出利用“钉子板,皮筋”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并请制作者说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提出要求,模仿做范例的同学,“你还能绑出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

(3)学生对比在钉子板上做出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制作成功”的图形保证“对边相等”的前提下,对边即会“倾斜的一样”,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特性,这也是为了以后学行”的概念做铺垫。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利用七巧板中的图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选出代表,介绍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2)为了强化要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随意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你能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在质疑声中动手尝试,经过小组共同努力反复多次尝试后发现,要想拼成平行四边形,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

(3)通过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拼接,学生发现相同的图形产生相同的角,所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新的特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很难仅通过“看”发现图形的特性,对于“图形性质(对边等,对角等,对边平行)”的理解也很难独立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本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制作”中发现图形的特点,在经历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过程中,最终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即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也为在高年级学行”的知识作铺垫。

(三)、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要求,将发现的所有特征,归纳汇总:“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针对性练习。

(1)习题1:从下面的图案中,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将它们进行分类涂色。

将图片反白处理,再利用白板的喷色功能,让学生将相同的图形进行喷色分类,有助于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区分。

(2)习题2:请你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

通过此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理解。要想在钉子图中画出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必须保证对边的长短相同,即所穿过的点数相同,而且倾斜的两组两边必须倾斜的一样,即对边平行。白板中的数学工具,可以更便捷的呈现图形的变化。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白板呈现本节课知识大纲),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平行四边形。那么还有没有更有趣的图形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次用你们发现美的眼睛,去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下那些更加奇妙的图形吧!”

2、多媒体呈现不同的图形:梯形、菱形、筝形。

3、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它可以通过变化组成我们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这组用图形组成的“生活场景”(多媒体演示图形动画)。

师:“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数学带来的精彩,图形也存在与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发现大自然中更美的图形!”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引入之时利用“FOCUSKY”的动画演示功能,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仿佛身临其境,并学以致用,发现所学的图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地方,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制作平行四边形”,并结合白板的数学工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制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将不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的“图形性质”知识分解化简,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本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方面,鉴于课时和环境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在这一方面,我会努力寻找更有效的多媒体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感受的机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