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第三课《生命的节奏》的第二框,它主要是从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惜时间。教材设计首先从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引导学生学
会用“分”计时、区分轻重缓急、一心二用。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利用
时间。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二)、讲授新课
有人说,人们对待时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求知的人抓紧时间,聪明的人利用时间,愚蠢的人等待时间,无聊的人消磨时间,无为的人放弃时间,懒惰的人失去时间,勤奋的人珍惜时间。
问:你属于哪种人?你想作为哪种人?
学生回答:略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时间?
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再引导学生归纳。
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
2、用“分”计时。
先让学生齐读短文“一分钟”
教师提问:本杰明的做法是想告诉青年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1分钟能干什么?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活动过程:略
3、区分轻重缓急
上中学了,许多科目的作业,还有一些必须处理的事情,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甚至束手无策,觉得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将繁多的事情 排个次序。
假如吃完饭后,从7点到9点有十项工作必须完成,这十项是: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电视,写日记,阅读书报或杂志,帮妈妈做
家务、复习今天学的功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和爸爸妈妈谈学校的事,给小学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 问题:你如何安排这十项,写出完成的顺序。
学生先排序,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本节课同步指导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感受大自然》
1、教材的地位:
《感受大自然》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教育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学会怎样鉴赏自然美,最关键的是面对如今人与大自然出现的不和谐之音,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知道人与大自然存在哪些不和谐之音。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3)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难点:知道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学法:
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讨论法,因为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很多问题同学们可以联系实际,自行找出答案,对于相对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小组进行讨论、思考之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师生一起共同找出答案。
5、说教学过程
(1)导入:运用罗丹曾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眼睛找出生活中的美,然后总结出美包括: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从而导入新课。
(2)自主预习:10分钟时间,让学生对照学案上的问题,仔细的阅读课本,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这节课讲了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着重解决哪几个问题。
(3)具体知识讲解:
①、大自然美的表现?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只需要同学们进行理解。我主要是通过几组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自己归纳出大自然的美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②、怎样鉴赏大自然?
这个问题相对也比较简单,但是经常作为选择题的考点。
我主要是把一些景点作为例子,并且将这些景点以图片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说出鉴赏这些风景的时候,应注意什么。例如:鉴赏泰山日出的时候,要注意时间,角度。黄山猴子观海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力等等。最后总结出应怎样鉴赏大自然。
③、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本课的相对重点内容,但是难度不大。
通过课本上的四幅图面,分别是乱砍滥伐、滥捕滥杀、大气污染、水污染,首先让同学们谈一下,看到这四幅图片有什么样的感想,然后再让同学们想一下他所知道的,目前大自然面临着哪些威胁?最后将他们所说的这些威胁对照课本做一下总结,也就是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④、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考点。
展示给同学们一组图片,例如:斑驴、旅鸽、类人猿、恐龙等已经灭绝的物种。首先让同学们指出,他们灭绝的原因是不是一样的?然后再指出他们各自是怎样灭绝的?从而总结出物种减少的原因。
⑤、什么是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这是本课最重点的内容,一般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考察,是很重要的考点。
首先让同学们对照课本,找出什么是环境问题。并着重指出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如果人类合理的利用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并且着重从原因和危害两个方面讲解全球变暖这个比较热点,也是比较常考的环境问题。
(4)巩固:最后通过题目,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巩固。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是x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板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5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三年制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个框题。这一框题它从两个层次上描述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框题既是对上一课《我爱你,中国》知识的延伸,又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框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2)能力目标: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品德提高)。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将本科的重难点确定为:
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我与祖国共命运依据是:因为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价值追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所以我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我与祖共命运既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依据是:对于初二的学生对于祖国的历史现实和历史使命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将他确定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分析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问题教学法,根据“思维总是始于疑问的思维规律”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直观教学法,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向榜样模仿学习,榜样的理论是无穷的”的要求,我利用多媒体,把教材文字变成可视的信息流。
目的: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点过程中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3、情景教学法,根据“情感教育理论”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材料、实践活动和欣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景。目的:以情感人,以情入理。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学法分析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因此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框教学内容以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法指导是:
1、指导学生结合学案研读教材。
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用换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分析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开思路,捕捉身边的事例。
目的: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问题,并能够学以致用。
五、说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我将重点讲解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助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热情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进而提出问题:即使身着洋装,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火热的那颗中国心引出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这一部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研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目标及重难点
措施:
1、让学生带着学案研读教材,提出疑难,提高课堂效率,
2、在这一步中我要求学生在研读课本和学案的基础之上,用双色笔在课本和学案上标注目标重点、疑难知识,并完成学案上独学内容
3、教师深入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目的:是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
(三)、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措施:
1学友提出自学研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学师共同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研讨,此间学生可以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解答。
2、有学友再进行全班性汇报,学师补充。
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达到因互动而发展,因自主而精彩的目的
3、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目的:一方面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示或启发;另一方面,通过巡回辅导,发现共性问题或症结,为下一步探究、精讲奠定基础。
(四)、探究和精讲的重难点内容。
1、突出重点:“与祖国共命运”是本课的重点。(板书)
针对这一重点内容
措施:
在这个环节上我我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展示一组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铁人王进喜、九八年抗洪,抗击非典的事例,学生思考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为什么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究,师友间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从而得出与祖国共命运。
目的: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又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法和学法。
2、突破难点:“与祖国共命运”是本框的难点。(板书)
措施:
针对这一难点,首先我采用通过课本上北京中学生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见面活动,要求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爱国事迹,思考为什么这位中学生会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得出我们应与祖国共命运这个结论。
其次我再让学生设计一句或一段话,抒发热爱祖国或期盼祖国统
一、亲人团聚的情感。写完之后学生彼此交流,老师加以引导,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师生的彼此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目的: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让他们懂得只有与祖国共命运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道理。进而将所学知识落实为实际行动,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五)、及时巩固
目的: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中明确了许多基础知识、重点内容需要记忆巩固,所以我及时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快速将这些知识背诵下来,
目的:让学生在最佳的时间内出现最好的记忆效果,让学生把知识抓牢。
(六)、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措施:
1、学生做互动练习题,并限定时间。
目的: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
2、学师进行检查,教师抽查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学友、学师进行评比。
目的:全员反馈,全员参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激发学生的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性。
3、展示,先是学生自我研究然后由师友共同探究完成,有学友回答,学师补充。
目的: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七嘴八舌话收获、说小结。
措施: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谈收获,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目的: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
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八)、作业布置: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我布置的作业是: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懂得理解和宽容的人。除此之外,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把知识推导过程写在左侧,知识要点中间右,边实例应用。
各位尊敬评委老师,本节课我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但仍然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
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