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欢迎阅读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让学生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3×9÷6 75+360÷20+5(75+360)÷(20—5)

(2)让学生交流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出示运算顺序,让学生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运算顺序来,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新内容做铺垫

2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新授: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条思路。

A可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一共做了几朵花。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尝试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中学生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教学例5

(1)学生分析运算顺序。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3)汇报自己的计算顺序及过程。

3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交流。

师小结。纠正。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以及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与整数算式进行对比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练习,使训练面广知识点更全面对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有关习题。

分数混合运算

3×9÷6彩带长8米,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一共可以先做了多少朵花。送小花5朵,小红还剩几朵花,

75+360÷20+5 8 ÷2∕3—5

75+360÷20+5 =8×3∕2—5

=12—5

=7(朵)

答小红还剩7朵花。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点: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

教学内容:P7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

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的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小结。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并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想想该怎么算?让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地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何联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这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指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么处理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二第5题

提出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4、做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直接写出得数,集体核对。

5、做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1竖排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后评讲。

6、做练习十二第3题的第1竖排。

练习后评讲。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2题第2竖排。第3题第2竖排,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4

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P78-79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

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体评讲。

四、总结回顾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