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1

【文本解读】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读“猛、肢、肌、液”等10个生字,读准“血、降”等多音字,会写“滋、润、阔、创、降”等14个生字;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2、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牵手神话的魅力

设计《盘古开天地》学习单(如下表),要求学生自主填写。

二、课中学——探究神话的奥秘

(一)学前检测,人人过关

1、课文朗读检测。

①同学们,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昨天大家就走进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你愿意把这个奇妙的故事读给同桌听吗?

②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互相纠正,互相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2、字词读写检测。

①这儿有一组词语大家来看一下,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都是三点水的,在生字学习时我们可以用同偏旁归类的方法进行识记。

②同学们,学生字时,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形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接下来请大家看下面这些词语,你觉得哪几个比较难写,在课前学习时没有注意到的,请在书上写一到两遍,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

(二)直入重点,感受夸张

1、独自学习:同学们,《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让自己觉得最富有神奇色彩的句子,圈一圈让自己觉得最富有神奇色彩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圈画出来的词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与同学分享。

3、研读第四自然段。

①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对了,就是最后一句,这句话老师觉得也是全篇课文最夸张、最富有想象力的一句。请大家齐读一遍。

②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宇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变成一个又一个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③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趾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变成了()的()。

请同学们仿照上面的句式,试着再写一两句。

④是啊,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再真真切切地看一遍这些神奇的画面好吗?(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片段)

4、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想象画面,讲讲故事

1、同学们,刚才我们采用了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学习故事的方法,相信大家脑海里一定有了一幅幅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了。合上书,闭上眼睛,试着把这些画面连起来——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盘古开天地”了。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3、班级展示,评选优秀神话王。

三、课后学——延伸神话的神韵

引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又岂止盘古这一个神话,比如还有:精卫()、女娲()、嫦娥()、八仙()、哪吒()、大禹()、愚公()等。老师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附后),请大家按照学习《盘古开天地》方法独自学习,要好好地体会神话的丰富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方法。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2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能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

难点: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建议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1、 你们知道天和地在远古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

2、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

3、 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盘古为什么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等)

提问导入。

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初读感知

1、 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教师相机指导:那些是已经认识的字?哪些是还不认识的字?(“猛、肢、肌、辽、腋”都是形声字,“逐”可以通过“家”来记;“血”的读音要注意;“倒”是多音字。)

2、再读课文,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c.理清文章顺序:盘古醒后——天地分开后——盘古倒下后。

教师相机指导难记得的字,提高学习的效率。

从课文中学会写文文章的方法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由于下节课要复述故事,因此鞋子安排在这节课。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1、感情朗读。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中感悟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读中想象、感悟。

复述故事

① 想想课文每段讲了什么?

教师提示:复述课文就是把每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

②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讲。

③全班交流。

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通过复述故事,掌握课文内容;学会复述故事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课外拓展

读中外远古神话,开展讲神话比赛

以读引读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以品悟语言文字为主轴,以激活学生想象力为教学策略,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品析词句,想象写话,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盘古乐于献身的精神,以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美丽的形象,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孩子读神话的乐趣。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尝试复述神话故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阅读期待妙引发

师播放动画片《葫芦七兄弟》《西游记》中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的魅力。

1、你们发现了吗,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了不起的本领。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课始以播放动画片的形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初读感知质疑问难巧探究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宇音,读通长句子,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并正音。

3、理解重点词“创造”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写该词。

4、探究问题:

(1)文中哪一部分描写了盘古开天地前,天地是怎样的?

(2)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盘古开天地的?

(3)天地被盘古劈开后,他又是怎样做的?

(初读课文时,从生字新词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遵路识斯真,理清课文的思路,再遵循着“文路”去读文,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提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品读课文乐教善导突重点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独立读第一小节,想一想:宇宙最早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

(2)理解“混沌”,感受荒凉。

①读相关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的意思,思考: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是指什么?

②师描述,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模糊一团,分不清天与地、白天与黑夜,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植物,世界荒凉一片。(让学生闭眼想象“混沌一片”的世界)

2、细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①请学生默读第二至第四小节,思考盘古开天地干了哪些事?

出示填空题:盘古先( ),再( ),然后( )。

②师点拨,归纳出三个小标题。(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

(2)品悟语句感悟其义

①默读第二小节,画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词。

②学习重点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指名一生上台演一演“抡斧猛劈”的动作,引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让学生用朗读来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勇气与决心。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从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反义词,师生合作读对偶句,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b、找出近义词“渐渐”“慢慢”、“缓缓”,将词语全换成“慢慢”,读一读有何不同,感受句子的变化美。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设境体验 感受其苦

①默读第三小节,想象画面,盘古是怎样顶天立地的?

②师生一起做动作演示:想象自己就是盘古,请大家伸出手,头顶天,用脚使劲蹬地,并不断地给自己增添力量,充分感受顶天立地的意志力及痛苦度。

③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他仍然一动不动地屹立于天地间,(出示相应插图)思考: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个——的过程。(漫长、艰辛)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4)想象迁移领略其奇

①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②读第四自然段相关词语并积累。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③师生合作读。(出示课件)

4、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盘古的身体还会如何变,用以下句式说一说。

出示:( )变成了( )的( )。

5、盘古的身体化作了辽阔的大地,奔腾的大海,他创造世界是一个——的过程。

(以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其中,能从读中领会,从读中感悟其理,由浅入深,读之兴致盎然。通过多元化的情景体验、观看图画,唤醒学生的感触,能深刻地体会到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及神奇,让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刻在学生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感受神话增魅力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中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观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图片,课后也去读一读这些神话故事。

2、用自己的话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长辈听。

(让学生复述课文,经历一个完整科学的语言习得训练的过程,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三、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可以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丰富、神奇;也可以感受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还可以体会创造的过程;或者说说学习的收获……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复述的顺序和内容给学生做一些提示,如提示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进行复述;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复述;还可以按照上节课的板书进行复述;或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述。

2.学生自由练习。

3.提名说,集体评议。

四、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五、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