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

欢迎阅读中班语言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动物的喜欢

3.愿意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小兔借尾巴》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想不想见一下啊?

2.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回答,并模仿动物做动作。

师:那小朋友都认识这只可爱的小兔,可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小兔子的尾巴啊?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啊?那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依次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提问并出示图片一:

A.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幼儿可随意说出故事中的情节)

B.小白兔先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没有?为什么?

2.出示图片二并提问:

A.小白兔又向谁借尾巴?(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

B.为什么没借到尾巴?(尾巴的作用)。

3.出示图片,依次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动物尾巴的作用。

4.出示最后一副图,提问:

小白兔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兔奶奶和它说什么了?(兔子的短尾巴可以使兔子跳得高、跑得快。)

三、重复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出示相应动物对话场景)。

A.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假如你是小动物会怎么办?

B.小白兔向别人借尾巴的行为对不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四、活动延伸

迁移经验,正视自己

师: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找一找;你喜欢自己吗?喜欢自己身上的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学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并能讲述自己喜欢自己身上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在贯彻执行《纲要》时,我们开始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个适合中班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的语言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主动、积极”的氛围,和一个“敢说、想说”的环境。小兔子借尾巴是一则童话故事,故事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兔子向猴子、松鼠、奶牛借尾巴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各自的用途,从而让小朋友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有自信。通过故事让幼儿大胆表演对话,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培养说的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激发幼儿热心的情感。

3.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激发幼儿热心的情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风中的树叶”,树叶梗。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孩子们,秋天到了,秋风起了,小树叶会怎样呢?幼:会变黄、变红、会飘落下来、会在空中跳舞……

师:在一根柳树枝上,长着许多各不相同的树叶,秋天来了,它们摇摇欲坠,一阵风吹来,叶子们离开枝条,在空中飘飘荡荡,仿佛跳起了舞一样。小树叶会飘到哪儿呢?

幼:地上、河里、屋顶上等。

二、观察画面,猜猜说说,产生联想。1.观察画面二,引出故事。

师:你们看小树叶落在了哪里?你们猜它会遇见谁呢?幼:小鱼。

师: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幼:小螃蟹、小虾

师:你们有这么多答案。这时,一只蚂蚱一不小心掉进水里了,怎么办呢?小

树叶肯定看见了,它会怎么做呀?

幼:它会变成一只小船,让蚂蚱坐在上面、它会帮助小蚂蚱的

师:是的,树叶飘落在水面上,正好挽救了一只掉进水中的蚂蚱。小蚂蚱心里想:“我真是太幸运啦!”它为什么会这么庆幸呢?

(幼儿猜测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看,水里面有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哇!水里面有好多小鱼正张大嘴巴等着饱餐一顿呢!原来柳叶挽救了小蚂蚱的生命呢!

2.观察画面三,产生联想。

师:小树叶飘呀飘,飘落到地上,我们来看看谁发现它了?幼:小松鼠。

师;哦,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嘴里衔着树叶,它想干什么呢?幼:把树叶带回家当扫帚扫地、做发卡、……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小树叶的用处这么多呀,那小松鼠把树叶衔回家究竟做什么的呢?小松鼠把树叶衔回了家,垫在了自己的小窝里。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幼:天气渐渐冷了,它想把窝垫暖和了。三、继续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师:树叶飘呀飘,飘落到公园里,一群孩子发现了它们。孩子们捡了许多的树叶,回家后,他们把柳叶做成了什么?

幼:做成了漂亮的小鱼。

师:对了,他们把柳叶贴在画板上,描画成了可爱的鱼儿。(出示柳叶灯笼画面)他们还用柳叶装饰了美丽的灯笼呢。暖暖的光亮从灯笼里散发出来,映红了孩子们可爱的脸庞。

师:只有最后一片柳叶没有飘远,它正好落在柳树的脚下。师:这是谁呀?他在干什么呢?

师:蚯蚓把它柳叶拖进泥土中,吃了个精光。叶片变成了柳树的营养。小朋友想一想,到什么时候柳树上又会长出新的柳叶呢?

幼:到明年春天。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是的,柳树的根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第二年春天,树枝上又长出了许多新的柳叶。

四、完整欣赏散文,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知道这些叶子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说一说。(幼儿巩固故事)巩固故事内容

五、欣赏PPT

1.师:树叶可以做成漂亮的粘贴画。你们看有什么?(、金鱼、孔雀)我们还可以用树叶做拓印画;还可以编织成漂亮的花环;可以做成树叶裙子穿着来跳舞;可以做书签;可以做成好吃的……

2.和树叶做游戏

师:树叶不光有那些用途,它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呢!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树叶)这是什么?(出示树叶茎)老师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你们看我和钟老师是怎么玩的?一手拿着叶茎的一端,和另一根叶茎交叉,然后相互用力拉扯,看看谁的树叶茎最结实,谁就赢了。好,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根树叶茎,当音乐开始的时候,请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播放音乐,教师做指导。(改进:教师提供较多的树叶,让幼儿自由组合,下地去找朋友玩。赢者可以弹输者脑门一下。奖惩制度可以增加幼儿玩游戏的趣味性。)

3.总结

师:哎呦,有些小朋友输掉了这场比赛,没关系,我们一起下楼去寻找和发现,还有什么树叶的茎更结实。

活动总结

我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和树叶的互动很感兴趣。我在想怎样能让孩子们和树叶有一次有意义的互动,我上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没有什么灵感。无意中我发现了《风中的树叶》这个绘本。这个绘本内容主要讲的是树叶飘落到各个地方,做了不同有意义的事情,有着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我选定了此次活动内容。从选课到上课,我有着许多的不足,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选题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在此主题上开始设计的是一节五谷杂粮粘贴画,后来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我说这节课虽然很新颖,但是存在浪费粮食的问题。我恍然大悟,无论什么道理,不光是老师说说而已,我们一直在孩子面前提倡节约粮食,而粮食粘贴画就是在浪费粮食。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就违背了我的初衷。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让我明白无论组织什么活动,都要符合现实意义。

在选定《风中的树叶》这个绘本时候,张园长告诉我,讲一节绘本课要看著名学者对该绘本的评论,让我们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和绘本内容的教育意义。这让我学到了一项本领。只有教师懂得了绘本内容,明白其教育内涵,才会把绘本所要表达的精华讲授给孩子。

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教态上,我的声音一直处于激昂的状态,故事的美感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是由于紧张的缘故,我的口头语也很多,同时在幼儿回答教师的问题以后,我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只是在重复幼儿说的话,语言繁琐,没有抓住重点。

在故事结尾,缺少一个总结,导致孩子们对故事所要表达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活动中,由于经验少,我总是在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想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通灌输给孩子,孩子很被动。我应该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表达,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我是他们的引导者。在活动环节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一个树叶可以让孩子们多种玩法,比如粘贴画,游戏等环节。

一个游戏要让孩子们动起来,比如玩树叶梗的游戏,不能简单的让孩子坐在椅子上两个人单纯的拉扯,而是让他们动起来,玩完一次可以拿另一个树叶接着玩,输赢要有惩罚,这样才能体会游戏的乐趣,让孩子充分融入到游戏中,和树叶互动起来。一个游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这个互动要有意义,要让孩子们体会到身在其中的乐趣,环节的设计很重要,一个小小的惩罚或者奖励都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都是我需要钻研和学习的东西。

此次活动收获的感想颇多,可能我这些苍白的话语不能表达出我的收获,但我以后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不足,多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教育的道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也会多。我相信,只有努力了,认真了,总有一天我们会成长的……

中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朗诵诗文。

2、激发幼儿产生联想,丰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风、云)

2、各种白云卡片、白云头饰,篮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教师:我说个谜语你们猜是什么?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云彩)

二、看云彩

教师:跟老师一起去看云彩吧。

1、看看这朵像什么?这朵像什么?还有这个呢?跟小朋友说一说像什么?

小朋友说一说平常你见过的云彩还像什么?

2、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谁让他们变的一会像这个,一会像哪个的?(风)

三、教师朗诵诗歌

1、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是关于云彩和风的,

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仔细听一听,诗中都是说了些什么?

2、老师边说边表演

提问:谁来说一说诗中都是有什么?

四、请小朋友看一段动画,想一想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

1、谁知道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变成很多东西)

2、云彩很有趣是风吹着它变的,那么风儿有本事是什么意思?

(风儿有本领,又能耐能吹得云彩变成狮子、小白船、还有胖娃娃)

五、请小朋友听一段诗文,听一听这段诗文,云彩变成了什么?

1、云彩变成了什么?(小白船)

从你的小椅子底下拿出小白船,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跟录音一起说一下这段诗文。

六、请小朋友在听一段诗文,听一听这段诗文,说了些什么?

1、云彩变成了什么?(大师子)

学一学狮子的样子。

2、请小朋友跟录音一起说一边。把狮子放回小椅子下面。

七、请小朋友再听下一段诗文。

1、拿出图片,看胖娃娃带的是什么帽子?身穿什么褂子?做的什么动作?谁见了笑嘻嘻?

2、听录音一起说一边。

请小朋友看着动画跟老师一起完整的说一边诗文好吗?

八、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图片咱们分组说一边诗文。 1、拿小白船的说小白船那一段,拿狮子的说狮子拿一段……与孩子一起说,

请小朋友把图片放回家。

2、刚才我看见有的小朋友想表演了,现在请小朋友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表演一边。

小朋友说的好表演的也好。

3、快看一片小白云也被你们吸引来了,瞧,它变成了什么?(小白兔)

说一说小白兔长什么样子?(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图片画的什么?跟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4、小白云变得多有趣呀,你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白云呀?

5、老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白云的头饰,请小朋友学一学小白云在空中是怎样飘来飘去的。

6、请小朋友先做小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的动作,在飘的时候,小朋友想好了,你要变成什么?等老师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呀变,你就接着变成他的样子。

7、来咱们先试一边,风儿吹呀吹,云彩变呀变,你变成了什么?(小鸭、小兔)

活动自然结束。

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引发幼儿仿编散文诗,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关爱。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纸、胶水、散文诗字卡,环境布置。

2、知识经验准备:户外观察云彩。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去吗?”(想)

2、参观图片,初步熟悉,了解大自然的`美,引出活动主题:云彩和风儿。

提问:

(1)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2)你平时看到的云会动吗?(让幼儿知道天空中有风,风一吹白云就会移动。)

二、欣赏配乐诗朗诵,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散文诗的《云彩和风儿》。

提问:听了后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充分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欣赏第二遍

老师操作云彩图片,帮助其体验理解。

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呢?

(2)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

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来表述。

(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完整的回答)

2、集体跟着老师朗诵散文诗。《云彩和风儿》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诗的内容。

3、请幼儿说说平时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什么怎么样?来表述。(激发幼儿想象,积极表述,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口语表述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幼儿自选材料,创作有趣的云。并将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仿编散文诗。

1、教师操作。动手把云彩撕成其他形状,发挥想象力

2、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合作仿编

3、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发现这节语言教育活动基本上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班幼儿愿意说,而且多数幼儿“会说”。在户外活动时,我发现许多男孩子爱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人物如:变形金刚、奥特曼等,而女孩则喜欢扮作小蝴蝶、小魔仙等,因此,我想,在创编动作的环节中,幼儿会有很多东西展示出来。果然,活动中,靳杨哲小朋友变的小茶壶令我刮目相看。

活动过程中,有几名幼儿急于表现自己而忽视了体会诗歌,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而且,也有部分孩子的兴趣在表现动作上,而对于仿编诗歌兴趣不太浓厚,需要在后来的活动中再进一步复习、回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