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发情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小珊迪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介绍时代背景:
《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读最后一段,设疑激趣:
1.齐读。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读了这段你会有什么问题要问?
1)“这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
2)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是什么品质?
3)“饱受饥寒”是什么意思?
4.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解决这些问题。
三、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发生后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局又是怎样?
四、自学检查:
1.出示生字词,着重提示:“薄”和“轧”是多音字。“又薄又破”一词中的“薄”读báo,“单薄”一词中的“薄”读bó。“轧过去”中的“轧”读作yà,而“轧钢”一词中的“轧”则读作zhá。“乞”要与“气”相区别,前者比后者少一横,最后一笔的写法也有不同。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请填写下表:
(1)
地点人物事情
白天旅馆前小男孩、“我”、同事买火柴
晚上旅馆里弟弟、“我”找便士
告诉情况
晚上珊迪住处珊迪、弟弟、“我”珊迪死去
(2)根据表上填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讲白天发生的事情:小男孩乞求“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接着讲晚上发生的事情:小珊迪的弟弟来送找回的零钱,告诉“我”小珊迪被马车轧伤,“我”去看小珊迪,快要死的小珊迪最牵挂的是弟弟;最后,他悲惨死去。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地学习课文,一起来看看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讨论: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饱受饥寒)板书
3.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饱受饥寒?
板书:
身:单衣
外貌:脸:发青寒冷
脚:通红饱受饥寒
请买请求
语言:一个便士一盒↓饥饿
一个便士两盒
现在就买吧乞求
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请求的口气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这说明了什么?(饥饿)
指导朗读:
(1)用一次比一次迫切的迫切的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2)分角色朗读。
4.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开始作者以为自己上当了,后来却改变了看法,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讨论课后练习3(1)
你们说作者这时候会怎么想?
5.小结:饱受饥寒的小珊迪为了挣钱糊口,大冷天在街上卖火柴。现在换零钱去了。他到底是不是那种人呢?我们接着看课文的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小珊迪为什么迟迟不来?他的伤势怎样呢?
3.小珊迪被轧伤了,快要死了,可他还叫他的弟弟送回了四个便士。从这送回的四个便士你们体会到什么?(诚实)
板书:送零钱诚实
4.指导朗读:弟弟伤心的语气。
四、学习第三段:
小珊迪临死前除了挂念着要还作者钱之外,还牵挂着什么呢?
1.指名读。
2.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着什么?板书:挂念弟弟
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怎样?说明什么?图上有谁?他们的神情怎样?
4.小珊迪已经奄奄一息了,还担心弟弟无人照顾,说明什么?(善良)
板书:善良
5.“我为什么握住小珊迪的手并愿意照顾小利比?(被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板书:美好品质
6.指导朗读。(同情的语调读叙述部分、悲伤的语气读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1.读完这个故事,你的心被打动了吗?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2.小结: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非常需要钱,但是在他被马车压成重伤后,想的是让弟弟把零钱给先生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一个孩子呀!小珊迪虽然年龄不大,生活又那么困难,却担负着照顾弟弟的重任,临死前,他最挂念弟弟无人照顾,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时,他又是那样感激,小珊迪多么善良,他的心灵多么美好呀!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设计特色:
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学生交流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揭示目标:抓住最能表现小珊迪可怜、诚实和善良的词句进一步探究。
1.快速默读第1节,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并用语言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默读第一大段,边读边思。提出主问题①:从“我”不买火柴到买火柴这一过程中,小珊迪神情和语言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交流要点:
(1)小珊迪神情变化的词语:“请→请求→乞求”。体会小珊迪想卖掉火柴的急切心情。
(2)小珊迪语言的变化:“买一盒只要一个便士呀!”→“我可以一个便士卖给你们两盒。”→“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去给您找零钱。”感受小珊迪深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熬。
(3)注意人物内心变化,全面解人物内心世界。
引读第8节:当“我”动情买下火柴后,久久地站着,没见小珊迪把零钱送来时,“我”猜想什么?……但是“我”又想到些什么?于是“我”怎样?以读代答,承上启下,导入下一个主问题。
3.继续边读边思,学习课文第2-3段。提出主问题②:找出最能表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词句,圈划出来,想想为什么。
学生交流重点:
(1)小珊迪伤势很重,已危及他的小生命,但他念念不忘给“我”找零钱,可见他多么诚实。
(2)小珊迪临死前不为自己小小年纪快要离开人世而难过,只为弟弟从此没人照顾而放不下心,他心地善良。
引导学生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这一神情,想象小珊迪的`心理活动。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揭示学法:展开想象,深入了解人物心理活动。
4.同桌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三、鼓励学生对例文质疑,解疑。
学生提了不少问题,教师快速梳理出以下三个问题:
(1)小珊迪被轧伤后是怎样回家的?文中为什么不写?
(2)“我”与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要答应永远照顾他弟弟?
(3)既然他家那么穷,需要钱,小利比什么不上街去卖火柴?
评点:
“问题教学法”在本案中有更倾向于“探究”的优化应用。教师把例文解读集中落实于两个“主问题”设计上,突破了“烦琐提问”的积弊,同时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以“交流”的操作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所具有的弹性特点,适应了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客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