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1
这本书开始就讲道,人类原来的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新的议题是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不得不说作者的提炼和概括能力真的满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强调一些新的观念,反复提及,以免读者忘记。其实这样的书写方式,是顺着读者的思路和疑问往下写,所以看起来很流畅,便于理解和接受。不得不说作者从宏观角度谈历史与未来的能力真的是很高,但这本《未来简史》有着比《人类简史》更浓厚的个人色彩。当个人色彩足够浓厚的.时候,他回事一个很好的观念和立场,都是否全盘接收还看个人的理解。书中关于算法的说法,还有对未来发展的畅想,都基于了现在科学的发展。确实现在有观点认为,以后人从事的工作可能更偏创意与娱乐。可是看看书中的例子,哪怕是那些艺术性的工作,人类也不一定就做的比机器更好。科技的发展是否会继续如此迅猛,还是会进入瓶颈期,这个只能让时代的发展给出真正的答案,但书中有些畅想和假设确实有些超前和遥远。所以这虽然是一本很棒的书,但我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科技人才,所以看看这本书可以开阔思路和眼界,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希望我一如年少般敢拼敢想,愿我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2
温习一下。
赫拉利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旧议题已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将是长生、快乐和意义这三大新议题。
1.长生,不是永生或不死。目前已经有人在尝试了,而且为数不少。永生或不死是不可能的,但不断延长寿命,将是人类整体未来的追求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生老病死的问题将不再是哲学问题,逐渐成为可以应对的技术问题。随之产生的,将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重定义,还有更加严峻的个体平等问题。
2.快乐,不是幸福,或许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快感。除了伊壁鸠鲁主义和功利主义,哲学上谈论快乐的'貌似并不多见:快乐貌似比幸福更加低级一些,更遑论卓越、正义和至善了。然而我们都渴望快乐。快乐是什么呢?如果生物是算法,快乐就简单多了;但是快乐和快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快乐是什么呢?是不是“适当地”满足个体需求呢?
3.意义。人文主义大行其道之时,人类将神拉下神坛,认为意义不在彼岸,而在人本身。但在冷冰冰的算法和数据主义洗劫之后,人类还有多大的自信认为“我”很重要呢?我们只是一堆算法,而无意识的智能在数据处理上优于人类智能百倍不止。我们的意义在于将意识变成智能或“数据”么?
意义问题较之于长生与快乐,在此虚无的数据时代,无疑将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3
上一次看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是《人类简史》。《人类简史》阐述了智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走上进化的巅峰。
而这一部《未来简史》则是强调了智人如何走上“智神”,从控制自然界再到未来向宇宙进军。而赫拉利关注的,则是未来人类的走向,“智神”究竟是人类进化的终结,还是一种新的形态的开始?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后期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经济增长主义,科技人文主义。科技和万物联网ai时代,社会,个人,职业,家庭模式都将进入剧烈变革。极少数精英阶层与极大多数人工智能时代的“无用阶层”(87%以上的人们)如何调和?
宗教时代和经济增长主义日渐衰微的时代,什么样新的主义将深刻的影响社会,世界和国家民族甚至家庭模式?
究其本质,赫拉利指出,人类本身是一种“算法“,未来更优越的“算法革命“出现后,人类何去何从,将决定智神,是天堂还是人类进化的地狱。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引用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或者,在某个意义上说人类本身和未来,会不会如《诗经》里那句低低的、无奈的警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这或许,也算是盛世危言吧!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4
最近看了一本颇为震撼的书——《未来简史》,在这本书中为我们展现了未来人类的三大终极目标:永远幸福快乐、长生不老、化身为神,据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牵丝理线的阐述了人类从智人到智神的发展。未来之事是否如是发展,我们犹未可知,但是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事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和终生学习都是永恒不变的基调。
在《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一文中,作者说到这样的一句话,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很多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和终生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阅读也能显著的降低压力水平,学习活动能够延缓阿兹海默症的病情的加深,维持病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学习能让人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一定的好奇心,而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人生几十年,在基本的学历教育中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在一个人漫漫长河的人生中,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发展的需要的',我们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去改善自身的“窘境”。
我们生活在巨变的时代,但同时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也充足,持续学习的理由有很多,或许开始为名利而学,但后来为享受而读书,学习本身,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开放思维,勇敢去学,让其成为一生的习惯,更甚者是信仰。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5
《未来简史》这书出版分类是“社会发展史通俗读物”,俺觉得更像哲学通俗读物。通俗是真的,翻译流畅,甚至有文采。
关于人没有自由意志,以及人是生物算法的组合等“数据主义”的立论基础,总觉得与以前批判的机械唯物主义好像。我不大懂哲学,只是觉得在哲学的维度上看,作者观点并不太出人意料。不过许多结论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比如: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个体的人更是无价值的,除了少数掌握算法的精英阶层……分明是反社会的`大实话啊,大量年青草民还是虚无主义算了,“活在幻想里是一个更为轻松的选项,唯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了愿意”,书中第271页写道。
在公交车上看完《编舟记》。日本文化人的“工匠”气息和职业精神让人沮丧——比我们强。吭哧十余年只是为了编一本中等规模的词典,各种细枝末节、精雕细刻。为了要词典的纸张既能粘上手指、有润滑感,又不会让页面之间粘连,印刷厂专门研发了像“相爱时温存缠绵,分手时干净利落的女人”一样的纸张。看到词典终于付印,我都松了口气。
日本女作家写东西吧,倒是温暖,只是关于爱情纯属虎皮潦草,和小学生的笔法差不多,男主那种没钱、不帅、时常发呆的宅男,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娶到个善解人意的美女厨神。咋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