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暑假老师要求我们看名著《傅雷家书》,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名著,在我的印象里,名著里的语言是枯燥而乏味的。可是《傅雷家书》颠覆了我对名著的看法。
我认为家属无非就是对远渡重洋的女子依依不舍,而《傅雷家书》不仅仅如此,家书中所充斥的,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真理的追寻。它像一面玲珑剔透的镜子,反映着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淳淳教诲是父亲时时刻刻提醒儿子的警钟。它是父亲对儿子的警钟。它也是母亲对儿子辛苦劳顿的理解,是母亲对儿子用不改变的支持。
父亲会对儿子谈理想,同时也会端正儿子的道德思想。父子之间似乎是四目相对的坦诚,谈古论今,讨论音乐,说国家大事,更会是一一指出孩子的优缺点。母亲会对远隔万里的儿子诉思念,互相告诉近来发生的事情。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一样,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去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近三年,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所以,《傅雷书家》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外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人们都说母爱如灯、如花,但你可曾关注过在背后默默无闻付出的父亲,你可曾感觉到父亲无言的爱。
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这篇课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他让我们彻底的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记得傅雷在儿子去波兰留学的途中,给儿子写过这样一封信,信中说:“儿子啊,你走的这几天里我是多么想念你,睡觉也是梦见你,日常发生的琐碎小事也想和你谈谈……”从这封书信中,足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那份父爱是那么的细腻,那么的强烈,这种爱已经不足以用语言来表白。
傅雷不但对儿子倾注了无限的爱,而且也很注重对儿子的教育,向儿子传授人生的经验:“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是傅雷在儿子取得成功的时候,写给儿子信中的一段话。他告诫儿子要保持对艺术的谦卑,正确对待成功,去攀登艺术的顶峰。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有:“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睡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其实父亲一样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痛苦、难过、孤独、惆怅时的依靠,在父亲这座巍峨的高山下,我们享受着人生最伟大的爱。
记得深秋时的一个早晨,我吃了早饭匆匆去上学,刚出村子没多远,身后传来父亲的喊声。父亲骑着摩托车来到我面前说:“忘记带保温瓶了吧?快座上,我送你一程……”深秋的早晨,浓雾弥漫,爸爸穿着单薄的衣服顶着风穿行在公路上,却让我感到如此的温暖与幸福。
父爱是伟大的、是深沉的,但他又是细腻的、无微不至的。朋友,你是否感受到父爱,你是否关注过父亲,让我们去关注父爱,回报父亲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就是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介绍到中国来的。他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成长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其中我读了一部对于我来说比较精彩的一个片段,那就是:《1956年2月29日夜》。这一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凡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要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这文章里总结了这么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这里面的加点的词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艺术家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爱”!
并且在文章里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那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处处用许多深刻而明了易懂的话语去教育他,在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教诲中的那些哲理句子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打动着我的惊讶,使我深深牢记。
在表面文章也多次写到了中外艺术方面的知识,这里使我了解到了如上文所说的艺术家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爱,而且我还懂得了艺术中的那种真诚,就像文中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像这样的人是最可厌了,而真正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从而这里的真诚正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这在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会引起你强烈的共鸣。请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用心去体会傅雷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了解中外艺术方面知识,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希望大家能够看《傅雷家书》,体会文中的深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懂得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全部的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你很难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笔下看到这些。也许是失去了,才最终大彻大悟,体验过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亲在自省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尊重。孩子远走高飞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但我们从信中却见不到任何约束,更多的是建议,更像一位朋友,这点也无不令我佩服。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作文/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无论痛苦、快乐,这都是我们一份难能可贵的经历。为什么总那么理性呢?享受这些独特的情感,将人生变得多彩些,才不负此生!
在这些信中,看的是父亲,也不少见母亲的笔影。在文中,我发现母亲对于一些事,往往更为理性,她在文中说过:“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因为有父亲的感性,有母亲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这也就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引导与爱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们不乏能看出父母的关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换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写多了,或是孩子写少了。
但无论如何,我很欣赏傅先生说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托。”还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种享受,我们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还有很多,别荒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