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多美网

2025-10-23读后感

欢迎阅读名人传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传读后感 篇1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里面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在这部书中,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用深刻的言语刻画出三位艺术家的不朽的成名历程。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青年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麻木的酒鬼。这些不幸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临了:他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够欣赏到动人的音乐;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世界从此变得安静了,这种打击不是常人所能承受得住的。而他却做到了,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仍然挺立于音乐之巅,并说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另外两位名人,有着和贝多芬不相同的悲惨命运,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执着信念。所以说,他们是伟大的人,是英雄!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多读一读像《名人传》这样的书,将我们的思想进一步净化,使我们不单单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世界,还在庞大的精神生活里畅游翱翔!

名人传读后感 篇2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风俗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和寂寞中展开斗争。——题记

在无尽的黑暗中,在冷漠的社会下,在宗教的压迫下,能够不向孤独屈服的恐怕只有他们了。他们从沉默的人群中脱颖而出,顶着外界的打压,家族的反对,身体的缺陷,宗教的束缚,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依然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成为不朽。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人道主义思想家罗曼·罗兰,同时他还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谈从小爱好音乐,醉心于托尔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非暴力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同黑暗进行不屈的斗争。罗兰当时处在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气息的欧洲社会,这样的社会破烂不堪,需要英雄来拯救痛苦的世人。由此,罗兰写下了《名人传》,通过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来颂扬他们高尚的品质与顽强奋斗的'毅力,鼓舞世人。

然而,《名人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贝多芬的一生怒吼:“谁也不能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又残酷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去学习各种乐器。当他稍大一些,又一件厄运使得他悲痛欲绝,他丧失他最爱的母亲,只有写信向朋友们哭诉。

当贝多芬长大以后,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到莫扎特,后来又拜海顿为师,渐渐地,贝多芬开始斩头露角,尝到了喜悦的味道。

突如其来的耳聋,使贝多芬感到压抑和痛苦,再加上两次爱情的破灭,又给贝多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灰。然而,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耳聋后所创作的,可有人想到这背后的付出,流下的泪水。

多少次,他将痛苦化作欢乐的乐章,多少次,他把祝福送给那些苦难的人们。而人们往往惊羡于他凛人的天赋,去不曾想到他一个人,坐在钢琴前,将内心的世界,不屈服的勇气呈现在那气势磅礴的演奏中。一首《命运交响曲》真实的展现了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闪耀在他内心火焰。

我对他们感到由衷敬佩,真正英雄就应该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不抱幻想直面人生,与其搏斗,经受得住残酷的命运。

名人传读后感 篇3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向我们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大英雄的故事,最令我敬佩的是大音乐家贝多芬。

“涓滴之水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他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这是贝多芬曾说过的话,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实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

我不奢望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像贝多芬那样伟大的音乐家,只想就这样,一直一直把属于自己的琴声传递给每一个人。也许只有自己才能听得懂,却希望它能把周围和为未来打动。我的命运虽不像贝多芬的那样,可我的音乐之路却也充满荆棘,是贝多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让我感受到音乐带给我的喜怒哀乐。

5岁的我开始与音乐为友,与那对我来说陌生而又庞大的电子琴为友,一开始是长辈给我学的,可一学就是7年。直到我拿到10级证书的那一刻起,我才真正发现此时音乐与我不可分离。学琴之路是坎坷的`,一开始我总记不得和弦,我生来便不是一双修长的手,所以很多音有时会够不到,老师便会用力掰我的手,那时的我只能忍着泪承受着疼痛。我也在慢慢地长大,脾气也在慢慢长,有时会因为弹错一个音而愤怒的砸琴,现在的我来看却觉得十分幼稚。考完级之后,我慢慢的远离了那架充满我孩提时回忆的电子琴,甚至有些练习曲已经忘记怎么弹了。如今,我正学习着吉他,有时还会回奶奶家弹弹那满是灰尘的电子琴。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坚持下去,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彻底遗忘了那角落里的电子琴,我只知道,我爱音乐,爱它曾带给我的喜怒哀乐,爱它曾陪我淌过的那片海。

这便是我与音乐的故事,平凡,珍贵,不可忘却。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身为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如今这伟大的音乐家早已离开了人世。可他留下的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都作为他的精魂,永远的留在了世间,激励着千千万万对音乐怀有雄心壮志的人们。

名人传读后感 篇4

古话说得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最真实的印证。在这本书里,罗曼·罗兰写了三位伟人的故事: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俄罗斯的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先来说说贝多芬,这位史上最伟大、最具天赋的音乐家的一生是悲惨的。从声名鹊起、荣耀满身到刹那间坠入人生低谷,他贫困交加、孤立无援,在感情上也是屡受挫折。最为毁灭性的打击是他还失聪了。但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振作起来,抓住了大自然的精华所在,创造出了美妙的音乐。

再来看米开朗琪罗,他是一个纯粹的天才,但他的人生并不潇洒,他的一生都受人摆布,使他不能将头脑中最完美的构想予以真正的实践,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无疑是失败的`。忙碌了、痛苦了一生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达到了自己所期盼的目标:超越时间。

最后,再来看托尔斯泰,相比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他的困扰主要在精神层面。他一直在思考着,社会上层和下层、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在哪里,农民为何贫困,这是他思想上矛盾与痛苦的根源所在。

罗曼·罗兰大量地引用了他所写的这三个人的信件、日记、作品,还多次对他们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让我们能看到他们真实的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细腻的语言让我如临其境,我感觉我就站在这几个伟人的身边,看着他们因为一些事而困扰、痛苦、悲伤,我总是忍不住想去帮助他们,却无能为力。

作者描写的这三个人物看似不同,可仔细揣摩,又能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也便明白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用意。虽然这三个人所在的国家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都受过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即使肉体受到了伤害,但他们在精神上不曾被征服,他们一直在追求他们的真理。作者写这本书是想告诉我们:在不幸降临的时候,只有不屈服的人,才是所谓的伟人。这使我悟出了些什么:如果我们只是想着坐享其成或者一夜成名,那么我们是不可能成功的。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当我们想要取得某些成功时,与其浮躁和急功近利,不如去努力奋斗,去取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通过和这三位伟大的英雄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头脑会清醒很多,心也会沉静很多,灵魂得到了一种崇高的升华,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也在于此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