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操》有感

多美网

2025-10-23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曹操》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曹操》有感 篇1

曹操(公元1—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曹操是中国百姓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称其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臣贼子。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是一个乱世英雄,他也有他的缺点和历史局限,比如诡诈多疑、心狠手辣,好战嗜杀等等。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的才华和功绩,他雄才大略,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知人善任,才华横溢,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曹操的启示》这本书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曹操的一生进行剖析,在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笔者从书中选取曹操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几事情进行分析,从而让曹操的形象更加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胸怀理想,目标坚定。公元174年,曹操20岁,任洛阳北部尉,按现在的话说,相当于洛阳市北区公安局长。新领导上任,就下了一份政治宣言"划清界限,树立威信"曹操走的就是这个路线。当时洛阳作为国家的首都,地方豪强和乡村恶霸都因为在朝廷有靠,所以都不怎么把王法放在眼里,曹操一心想整顿治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所以在衙门口摆了两排五色大棒。专门用惩治违反禁令的人,不管对方后台有多硬,只要违法照打不误!这其中就打死了一个曹操父亲曹嵩的朋友,曹嵩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鲁莽,竟然把自己圈子里的人给打死了。曹嵩想的是小圈子,是个人私利,而曹操想的是远大的政治抱负,不被小圈子利益所束缚。做大事,必须要有大算盘,放下小算盘。只有大算盘,没有小算盘,是伟人;只有小算盘,没有大算盘,是庸人;为了大算盘,放下小算盘,是高人。能教育人人都放下小算盘的,那是圣人。

真才实学,活学会用。曹操当年辞官归乡的时候,有过一段闭门读书的经历,他在学习方面下过不少功夫。"拜议郎,常拖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误。曹操读书,不关读书上的内容,同时对字进行评判和分析,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体系,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曹操把自己对兵书战策的学习成果整理成著作,直到今天仍是兵法经典,如《孙子略解》,《兵书摘要》,《兵法》等等。不过这两点不足以帮助曹操很快的提升,只能说明他在知识上进步了,理论功底扎实了。但是他不是一个死学书本的人,他喜欢尝试、探索,喜欢冒险,把知识和直接的体验及间接的经验相结合,让知识活起,把知识点和生动的场景、人物、故事,特别是亲身体验相结合。

集思广益,尊重事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人一旦遭受了挫折和失败,最大的麻烦就是陷入自责和悔恨,无法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其实,高人从都不是从不犯错误的人,而是出错之后保持清醒,能用高明方法补救的人,痛失兖州是曹操事业早期的一次重大挫折,但这样的经历也教会了他很多,他放下架子,充分尊重事实,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重新夺回兖州的过程中,他听取了两次建议,分别让他躲过了袁绍的阴谋诡计,以及在攻打徐州和兖州的选择上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广纳贤才,惜才爱贤。"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这些声情并茂的字,表达了曹操对贤能人才的爱慕和思恋之情。同时,在对待可用之人的态度上,曹操也是做得游刃有余,让人折服。他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军事进攻创造条,政治招抚打开局面。"凡是能够归顺的,一律接纳,并且既往不咎,封官封爵。例如张辽,曹操大破吕布之后受到了张辽的辱骂,曹操不仅没有杀张辽,反而‘亲解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辽感动不已,愿意归曹,并成为了一员大将,官至征东将军,受命拥重兵坐镇东南,从而成就了张辽小儿闻名夜不敢哭之威名。

曹操的一生是真实的一生,也是精彩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的奋斗史,也是一个飞鹰走马的不良少年成长为雄才大略的管理者的个人发展史。从曹操身上,我们发现很多,了解很多,学会很多,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把这些运用到实践中去,去追寻和创造我们个人以及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读《曹操》有感 篇2

今天学习了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颇多感慨:

文章举例,“伊挚、傅说”出身贫贱, “管仲”是与齐桓公敌对的人, “皆用之以兴”,使国家得到兴盛;“萧何、曹参”县府小官员,“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受过侮辱,被人嘲笑,“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却能成就大事,千古留名;“吴起”“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为了做将领,杀了妻子以取得信任,散尽金银以求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归葬,“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但是在魏国,强敌不敢来犯。

文章疑问,“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怎么可能没有“高手在民间”呢?

文章提到人才的使用,“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勇敢无畏的可作战,有文采的可做文吏,名声有瑕但具治国领军之才的亦可。

文章结论,“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唯才是举,不要遗漏!

应该说,这篇文章反映了曹操 “凡才皆可为我所用”的人才观,这种人才观即便今天看来,依然不能不感叹曹操的气量宏大、心胸博大,文中传递的选人用人思想今天读来依然有心惊肉跳之感,类似吴起这样有明显道德瑕疵,尤其在古代悖于“孝悌”的人才依然可堪大用,不能不叹服曹操的确是认准了“高手在民间”!

新时代,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主动学习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古为今用,应该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能力决心和定力,曹操用人选人上的气量胸怀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学习,但是应该看到,曹操所处的时代“三足鼎立”,封建军阀间混战不已,曹操为了生存,为了“脱颖而出”,“非常之时”必然少不了“非常之法”、“非常之事”,这种“唯才是举”是为了尽最大可能争取雄霸天下的人才;再者,这种“唯才是举”,执于一端的做法也留下了潜在的隐患,曹操在世时固然短期内魏国力量最为强大,曹操离世,则潜在的矛盾,固有的隐患显露,最为强大的魏国却在三国中最先被晋“取而代之”,可见,“唯才是举”并不是包治百病包打天下的灵丹妙药,“药力大副作用也大”,还是需要依靠“德”来平衡药理,实现真正的祛病强身!

读《曹操》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资治通鉴》宰相篇第四卷《曹操荡平中原》,这篇文章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这篇文章介绍了曹操一生的经历。从儿时戏弄他叔叔到三国鼎立时因病去世,所有大事都一一在册。按鲁迅先生的话说,曹操“至少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从严惩恶霸到扫平袁氏,处处表现出了曹操的治军能力和机智勇猛。

说到曹操,有人认为他是一个雄才大略、气吞山河、文武兼备的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狡狯、多变、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生性多疑的小人和奸臣。其实,对这样一位性格复杂、经历丰富的历史人物,是很难用绝对的好坏来评价的。事实证明,曹操并不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但他生当乱世,确实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所以他才能在英雄辈出的乱世中脱颖而出。

曹操在乱世中发挥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建功立业,这与其“不惜蝇头小利,只展宏图大业”的政治作风是分不开的。恰恰相反,袁绍却不这么如此,而只注重蝇头小利。官渡一战,十万大军损耗殆尽,以致功败垂成,一蹶不振。曹操曾评价袁绍“干大事啬惜身子,为小利拼上性命。”实在与曹操截然相反。

曹操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两点。其一,要擅长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人见识到自己的才能。这一点在将来找工作时十分有用。其二,不要只注重于小利,要顾全大局。有一次我做卷子,限时四十分钟,我有一题不会,但偏偏那题分还挺高,不做就会没了十分呀!于是我便卡在了那一题,等我做出来,时间已过大半,结果没考好。这一点在生意场上也很重要,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这样成就大业的。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不能只注重蝇头小利,实在受益匪浅。

读《曹操》有感 篇4

曹操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他热爱幻想,喜欢冒险,鬼马精快,开朗幽默,正义善良,他有许多好朋友有:诸葛亮,貂蝉,小乔和死党张飞 。

内容我慢慢讲个你听:在这个无聊的暑假里我(曹操)就决定离家出走,我把地皮掀起十层发现了5点61分夏令营,夏令营有全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捞,孙权老想成为他的主人,这样他就可以卖水果捞来攒钱,但总是被我和张飞,诸葛亮给打败。为了寻找影子,我要再去一次5点61分夏令营,就像梦中的小乔一样勇敢。如果你遭遇过奇异雹,制服过变形的水龙头,那么你一定喜欢我和火焰姐准备的“鱼子酱”宴会,让我惊奇的是连红鲤鱼都想来尝一尝。为了寻找影子,我参加了很多活动,其中包括帮助土豆星的孩子保护自己的星球。软石头带我找到了影子营地,我出了一个使暴躁的兔子公爵想得拔光所有毛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孩机智灵活,不像三国曹操心狠手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