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篇1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追忆散文。与大多数鲁迅揭露残酷世界的文章不同,这篇散文写的是与家里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场景。文章中看似是普通的事情,却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恩和尊重以及想念。文章还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淳朴、迷信、唠叨的性格。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长妈妈,文中写作技巧是鲁迅常用的先抑后扬。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鲁迅用笔来描写自己的情感。长妈妈对孩子细心教育,虽然不了解孩子的真正的想法,有时让孩子觉得麻烦和讨厌,但是她给鲁迅先生买了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山海经》,这让鲁迅先生印象深刻和倍加感激。长妈妈自己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书,但看到孩子日夜想着一本书,于是把书买了下来。在当时的年代,这并不容易。
在我们的现代,买一本书并不难,让我们的家人给我们买本书并不难。难的是,家人很少理解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不断地鼓励我们,我认为这是现代孩子所需要的。正如鲁迅先生需要这本书作为他改变人生的一个契机,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契机。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篇2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和阿长在一起的故事,它真实的表现出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也无不充满着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她不仅迷信,而且还有麻烦的礼节。她有许许多多鲁迅并不喜欢的习惯,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再加上当鲁迅知道是她“谋杀”了那只隐鼠,使鲁迅对她不仅仅是烦厌,还有憎恶!直至后来,长妈妈帮鲁迅买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时,对长妈妈产生了敬意。
关于《山海经》,鲁迅只是随口的`说说罢了。但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长妈妈竟用自己的钱买了《山海经》,正如鲁迅说的有些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长妈妈,这个劳动妇女,朴实善良的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我们的身边默默的陪伴,或许他们的一些行为使你感到厌恶,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却是那么的浓,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与幸福。就你的老师一样,他会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错误;就像你的家长一样,整天的对你絮絮叨叨;就像你的朋友一样,逼你做一些对你有益但你又不喜欢的事。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珍惜他人对你的爱就是珍惜你自己。当他们对你提出意见时,不要忘了说一句“谢谢”。牢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牢记他们对你的爱,对你的好。这样才不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篇3
鲁迅作品中反面人物多:军阀、政客、恶棍、无赖、流氓、闲人、看客、奴隶、帮凶、伪君子、真小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看鲁迅作品多了,有一种郁闷的感觉,好像“洪洞县里没好人”,其实不然,鲁迅并不是否定一切的,他对真正善良的人是不吝赞美的,如阿长。
平心而论,阿长并不是特别招人喜欢的`人:长得丑,好唠叨,规矩多,见识少,好说闲话,睡相不好……总之,市井妇女的缺点她都具备了。鲁迅毫不掩饰她的缺点,但鲁迅也发自内心地爱她,不为别的,只因为她的善良!阿长纵然有一千个不是,一万个毛病,但是她没有坏心眼,待人实诚,这在鲁迅作品中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所以,鲁迅对这位地位低下、相貌丑陋、思想落后的长妈妈给予了慷慨的赞扬。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人心。任何时候人们都愿意跟好人打交道,连坏蛋也不例外,坏蛋也不喜欢坏蛋。做个好人可能会吃亏,但吃亏未尝不是福气。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上还是好人多,做好人,行善事,好人一生平安。这不是迷信,是天理。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篇4
作者在文中先写阿长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点滴铺陈开来。阿长啰嗦的管教,阿长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长麻烦的礼节,阿长关于长毛的恐怖故事,阿长制造的隐鼠事件及阿长送的《山海经》…作者这一片一段的记忆将阿长的形象生的展此刻我们面前,同时也让读者在其叙述中感受到这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对小鲁迅细腻的爱。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种像阿长这样的人,她把自我明白的规矩像教给自我的孩子一样,毫无保留的.教给了鲁迅,当鲁迅憎恨她时,她却毫不在意,照样对鲁
迅好,甚至在得知鲁迅想要《山海经》时,不惜牺牲过节时间,跑了半个城市给鲁迅买了这部书。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是一个善良、可爱的人,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的善良、朴实、可爱却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不能忘记。
阿长的完美品德让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师把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军人把自我的生命用在了保卫祖国,工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努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并不起眼,没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们的贡献却是极大的,是不可代替了。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篇5
初读这篇文章,大概了解了阿长的模样以后,不免有些失落。“阿长”在我未读书之前给我的印象是温柔的、纤瘦的、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可读了以后,却渐渐知道她原来是一个又矮又胖、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却正让我感觉到文章的真实性。更增加了我的阅读兴趣。
长妈妈有些习惯确实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型睡姿、各种古怪的礼节……全文中并没有怎么介绍阿长的优点,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形象鲜明的真实的人。
慢慢的,她开始让我又爱又恨。
她相信梦想、相信许愿,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生活。最令我感动的便是她买《山海经》那一段。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到这本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一个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的人是怎么买到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虽然有很多缺点,有时还会像个小孩子一样,但这都无关紧要。
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