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到这时”是指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任意强调“每到这时”“童年时代”“摇花乐”“阵阵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朗读的个性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而“捡”
只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同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的散发地久、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时间),“我”就(动作),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词语。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2、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美妙的梦境。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 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 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初步进行《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 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 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 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 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⑵ 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 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
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想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 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
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
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 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 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 反馈: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
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 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 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 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学生自学,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 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生自读课文。
三、探究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 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 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 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
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 浏览课文。
⑵ 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 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
深入学习即可]
⑴ 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 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
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 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 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 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 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 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 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 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 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 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 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 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板书设计:
绿叶的梦
童年的玩具 着迷
采集绿叶 自由快乐
绿叶的梦 寻找奇叶 争强和探险 童年的梦想
制作标本 精挑细选 对大自然的热爱
了解树叶 增长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创意着眼点:
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导入: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跟随课文先去了泉城济南,见识了那天下闻名的泉水,又去了人间仙境九寨沟,领略了那儿神奇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呢?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提出有难度的生字,共同讨论识记方法。
3、完成习字册上描红。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 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 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 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