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热爱动物,模仿能力越来强,平时也喜欢模仿小动物;他们对音乐节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节奏感强;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鼓励幼儿夸张、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音乐游戏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旋律。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和拽泡泡糖的动作。
3.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初步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活动建议
1.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小老鼠的动作。提问:小老鼠的走路(吃东西)时什么样子的?
2.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欣赏,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段欣赏,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A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按节奏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情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时表情尽可能夸张一些,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4.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1)提示幼儿按节奏,夸张地表现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大花猫”,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3、喜欢和同伴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东张西望以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配合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师教学资源、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皮筋、老鼠洞。
活动过程
一、通过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
(一)老师和幼儿一起伴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教室。音乐结束,幼儿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二)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随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来到了教室里面,今天小老鼠除了上灯台还发生了更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幼儿:想。
教师:好的,那接下来先请小朋友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了音乐小朋友们猜猜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幼儿安静听音乐并思考。
教师:音乐已经听完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回答一下你从刚才的这段音乐里,感觉到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讲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教师:听完了故事,那接下来我们来模仿一下小老鼠偷跑出门时动作。
二、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并创编动作。
(一)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并边听音乐边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做动作。(小老鼠走路的样子、东张西望的样子,被泡泡糖黏住的样子)
(二)分段欣赏音乐和PPT,并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1.播放A段音乐和PPT,并引导幼儿根据A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PPT图
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在刚才A段的'音乐中,小老鼠在妈妈睡觉时偷偷跑到外面去玩,怎样是偷偷地走出去?(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偷偷走出去”的动作)那走出去以后小老鼠怕被大花猫发现它,就要东张西望的,(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东张西望”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学做“东张西望”的动作时注意着重表现出东看看西看看的样子。
2.播放A段音乐,教师和幼儿完整的表演动作。
教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3.播放B段音乐和PPT,并引导幼儿根据B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PPT图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小老鼠走呀走,不小心踩到了泡泡糖,这可怎么办啊呀?当然是用力地拽呀,怎么拽呢?(给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皮筋,用手拉一拉皮筋,感受一下什么是“用力拽的感觉)
感受完皮筋后,教师引导幼儿学做大花猫来了,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老鼠洞的动作。
三、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一)幼儿戴好小老鼠头饰,听音乐坐在椅子上跟随老师从头到尾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提醒,重点关注幼儿是否按照音乐节奏做动作)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二)第二遍表演,教师和幼儿离开椅子,站在教室里听音乐进行表演,表演到结尾处,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洞里时,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到小椅子上坐好。(站着表演时,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时要表现的更夸张一些)
(三)第三遍表演,教师请幼儿听音乐自己创编动作,并随时注意提醒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按照音乐节奏进行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四)第四遍表演,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随时关注幼儿表现。
四、活动延伸
(一)教师: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今天呀,我玩的非常的开心,因为我们听了音乐,玩了小老鼠和大花猫的音乐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和老师和同伴在一起听音乐做游戏真是一件太快乐的事情了。今天的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里,晚上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然后教爸爸妈妈做这个音乐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
(二)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教师和幼儿伴着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教室。
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吃剩的泡泡糖呢?如果乱扔泡泡糖会有什么影响呢?那吃完应该扔到哪里?(幼儿回答)对了我们要把吃剩的泡泡糖用纸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这样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不能将泡泡糖吞掉,那样会很危险的哦!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那除了吃过的泡泡糖,还有什么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将影响环境的垃圾都捡
到垃圾桶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去。)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提高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感知,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2、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难点: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老鼠图片一个、图谱、幼儿已有玩橡皮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向客人老师问好。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调皮可爱的小客人,你们猜他是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后提问:“小客人是谁?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二、请幼儿先整首欣赏音乐.
然后分段欣赏,尝试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小老鼠玩得真高兴啊!听,小老鼠来了”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就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有趣的故事,你知道乐曲什么地方表现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现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吗?我们先来听乐曲的第一段听听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
2、欣赏A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教师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观望的动作。
等幼儿掌握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动作两遍。“呀,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听一听第二段乐曲小老鼠在做什么?
3、欣赏B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幼儿音乐表现力。”教师带领幼儿跟乐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发散思维:“泡泡糖除了粘在脚上,还能黏在哪里?”并让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学一学小老鼠怎样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问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于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课堂内容不够绘声绘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这方便还得加强研究,实践。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篇4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