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友谊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友谊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友谊教案 篇1

教学教学目标:

1、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2、 注意歌曲不同类型的弱起拍,配合好呼吸和看指挥,准确的'唱好歌曲,并感觉这种节奏的表现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义,解决歌曲中不同类型的弱起拍。

2、歌曲中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3、解决歌曲中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船歌》感受少年儿童同伴之间珍贵的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 复习节奏

注意:附点的作用。

三、 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第二声部歌谱至完整。

2、复习歌曲第一声部歌谱

3、把学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歌曲二声部(注意歌曲二部和谐)

4、加入歌曲歌词来完成歌曲二声部。

四、分析歌曲

1、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情绪

2、感受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二声部演唱效果的美感

3、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授后小计

小学友谊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能用"各抒己见"、"讨论"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3、能抓住过渡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和领会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相互支持的。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四、教具准备: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内容:

a、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亲密合作和互相支持的;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b、领会文章的中心。

七、教学过程:

(一)交待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二)揭示课题。

读题,理解课题。

(三)引入过渡段。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的?哪个自然段概括地写了这两个方面? 2、读过渡段,说说这个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要抓住过渡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四)抓住"承上句"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读承上句。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的生活怎么样?用一个词概括。加上着重号。

3、理解"困窘"的'意思,找出具体写马克思生活困窘的句子,用"~~~"勾出。

4、读这几个句子,找出表现马克思的生活很困窘,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的三个词。

5、为什么从这三个词可看出马克思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穷?

6、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的态度怎样?理解"毫不在意"的意思。

7、生活这样因窘,马克思为什么毫不在意?

8、马克思生活这样因窘,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找出具体写恩格斯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句子,齐读。

9、恩格斯为什么宁愿去经营自己十分厌误的商业?

10、,扣题。

(过渡)以上我们从生活上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五)抓住"启下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1、读启下句,弄清哪几个自然段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

2、默读5、6、7自然段。思考:马克思生前和逝世后,课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写的?用①②③……标出来,独立完成,然后同桌讨论。

3、检查自学讨论的情况,订正。

4、一步一步深入讨论。先学习第一个事例,请默看第5自然段(出示挂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住伦敦时是怎样亲密合作的?

5、学习第二个事例,读第6自然段,看看他们分开后又是怎样合作的?

6、学习后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写了恩格斯帮马克思代译,甚至通迅稿;马克思帮恩格斯代编著作的一部分;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代马克思出版《资本论》最后两卷。"代"在这里是代替的意思,这四个"代"字说明了什么?

7、、扣题。

8、感情朗读后三个事例。

(过渡)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我们继续学习第四段。

(六)理解第四段的内容。

1、齐读第四段。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他们共同做了些什么?齐读第一段。

3、他们为什么能长期合作达四十年之久呢?

4、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听《国际歌》的一个片断。(放录音)

5、请大家配着《国际歌》庄严雄壮的曲子感情朗读第四段。

(七)领会文章中心。

(八)回题。

1、这节课我们抓住过渡段,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合作中,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九)作业:课后1题。

小学友谊教案 篇3

课题: 友谊地久天长3

课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能从音乐、美术作品中感受友谊带给自己和别人的欢乐,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进一步懂得友谊的真正含义。能用优美的歌声和舞蹈表现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旋律。

难点:高声部的旋律注意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唱好三度音程。

媒体设计: 歌颂友谊的`格言、诗歌。《友谊地久天长》《同一首歌》《少先队友谊之歌》等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小黑板)

(2)长音练习。

(3)三声部练习(轮唱练习)

三、复习歌曲

1、跟着老师的琴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分声部复习,两声部合唱注意音准节奏准确。

3、出示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听音乐范唱。

4、分声部进行学唱歌曲。强调歌曲中的八分休止拍,说一说八分休止拍在歌曲中的作用。(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情绪。)

5、听录音进行模唱。高声部的旋律注意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唱好三度音程。

6、听音乐分声部唱旋律,注意两声部的和谐均衡。

7、完整地把歌曲旋律唱一遍,感受旋律的二段体结构和而声部演唱效果的美感。感受英格兰歌曲的风格及交谊舞的美感。

8、跟录音伴奏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四、欣赏歌曲

1、出示歌曲《同一首歌》,(毛阿敏、蔡国庆的两种唱法)。

2、请学生说一说听了两位歌手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3、分别轻声跟唱歌曲,感受歌曲舒展的节奏、抒情优美的旋律,体验深情歌唱的情感。

4、比较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同一首歌》,说一说这两首歌曲的旋律、曲式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用最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这类歌曲的特点。

5、有感情地分别唱一遍两首歌曲。

五、结束课题

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小学友谊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 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 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 :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课题

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2、你知道回声吗?(激发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师小结: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回声》

1、引入: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有音乐家就想到用音乐来表现回声。当然,这个作品中的`回声并不是对着山谷唱歌,而是两个合唱队模拟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知道这两个合唱队是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吗?

2、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

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

三、发声练习 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

A 、出示:我喊一声,喊一声,噢,噢,噢。问:这个记号是什么?(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声回声…可爱的回声。师独自唱一唱,请学生为老师伴奏(拍手拍腿)述:这里有一个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请同学们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师再唱,生伴奏)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师弹琴,生边拍手边唱,逐步脱离拍手拍腿)

3、随老师弹琴,生轻轻演唱歌曲第一段 “向着大森林”尾音指导。

4、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轻轻唱一唱,个别地方纠正。

5、随琴轻轻唱一唱歌曲。

6、歌曲处理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我们要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7 、 让我们带者对友谊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拍打节奏,轻声来演唱)

8 、纠正歌曲中错误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带者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9、用强弱来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回声,你现在知道音乐中是怎么表现回声的吗?对,运用了两个力度记号,那就是强、弱。除了这两个力度记号,音乐中还有一些记号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现力度的变化过程的,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接着学习。

小学友谊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传承了一二三年级的编写思路,但是随着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音乐的表现力上更强了,音乐的感悟力也更强了。音乐的欣赏课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同学们对于歌曲的情感了解也更加透彻了,在对于音乐的情绪,音乐的速度,音乐的力度比前几年也更加了解了。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从过去的笼统思想变为具体分析。偏重于喜欢的事物具体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很难引导。

在音乐上我觉得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力,在上欣赏课的同时学生也很积极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加强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听唱、自学的形式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赞美和追求。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回声这一自然现象,能用强弱对比来模仿回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学习力度记号f 、pp。感受并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力度记号的学习及表现回声的效果

教学流程示意

1、先欣赏动画片《淘淘的故事》引出回声的效果。

2、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强弱的力度记号并做出强弱表现出最好的回声效果。

3、学习歌曲,在学习之前多次聆听,每次聆听会提出相应的问题,带着问题聆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习歌曲的过程,首先注意唱歌的节奏,其次注意歌曲的咬字吐字,再次注意歌曲的情绪与情感。

5、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男生女生的轮唱,体会回声的效果。

6、带着友谊的问题再次进行观看找出友谊的深层含义,做到首尾呼应。

7、最后再次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