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案

欢迎阅读《金色的草地》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

教学后记: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并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金色的草地

我家住在乡下,窗前是一片草地。[①文章开篇有什么特点?]草地上有许许多多的蒲公英。[句导读:表现了蒲公英的数量之多,为下文写草地变成金色的作了铺垫。]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②作者为什么专门写蒲公英?]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段导读: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色的,十分好看。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谢廖(liào)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④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什么好处?]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脸上。他假装打哈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⑤把加点词语删掉好不好?]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⑥“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经常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我”与弟弟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兄弟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我”和弟弟常揪掉蒲公英寻开心。

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⑦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⑧“我”的发现是什么?]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⑨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我”和弟弟有了怎样的变化?]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文中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不恰当?]

段导读: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我”的新发现及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爱的花。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生字卡片,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文题目:金色的草地

(1)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质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金色的草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蒲公英。)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假(jiǎ)装观察(chá)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它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1、教学前,教师可准备蒲公英的挂图,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儿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茸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2、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表演的方法。演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个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并加进有关的对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1、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可(呵)(呵欠)欠(次)(几次)反(返)(返回)主(注)(注意) (答案不唯一)

2、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家家都来到山坡上。家家都用斧头砍树。

家家都来到山坡上,用斧头砍树。

(2)老师走进教室。老师开始讲课。

老师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课件。

一利用课件,欣赏美丽的景色,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之后,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甲:蒲公英的花真美,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伞兵,挣脱妈妈的怀抱,飞向天空。

学生乙:我被这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交流。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学生甲:我们最开心。

学生乙:我们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蒲公英的小花。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共同感受。

(5)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过渡: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

(1)自由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甲: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

学生乙:“我”还发现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

播放课件。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学生甲:因为蒲公英是有生命的,和我们人类一样,要睡觉,要起床,所以“我们”不再揪它了。

学生乙:因为“我们”喜欢蒲公英,所以“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

联系自己说一说。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互相交流。

2、小结: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

3、仔细观察你喜爱的花草,说说你的新发现。

如:昙花含羞草太阳花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揭示课文题目,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像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像绿宝石一样。”于是,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像戴上了皇冠,就像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地引入蒲公英开花的特点:晚上合拢,白天开放。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学生的精彩语言会远远超过平常之语,正可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金色)的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

(引人注目)的小花(新奇)的发现

2、写出反义词。

张开—(合拢)喜爱—(讨厌)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都开了,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真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像是蛟龙的爪子。整个花朵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1)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下到上;写了红菊花茎、叶、花各部分的特点,重点描写了花。

(2)用“ ”画出比喻句;用“ ”画出拟人句。

1、普里希文简介

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1907年开始发表《在飞鸟不惊的地方》等特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战地记者。十月革命后一度从事教育工作。1925年发表《物候笔记》,1903年发表中篇小说《人参》,名声大噪。另外写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卡舍依的锁链》,童话《太阳和定库》等。

2、有趣的林奈“花钟”

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开花时间作了很多观察和研究,然后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钟”:只要看看“花钟”上什么花开放,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时间到了。

蛇床花:黎明三点钟左右开花

牵牛花:黎明四点钟左右开花

野蔷薇:黎明五点钟左右开花

龙葵花:清晨六点钟左右开花

芍药花:清晨七点钟左右开花

半枝莲:上午十点钟左右开花

午时花:中午十二点钟左右开花

万寿菊:下午三点钟左右开花

紫茉莉:下午五点钟左右开花

烟草花:晚上六点钟左右开花

丝瓜花:晚上七点钟左右开花

夜来香:晚上八点钟左右开花

昙花:晚上九点钟左右开花

按时开放是因为它们具有生物钟,生物钟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也是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植物、动物和人都有生物钟。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耍”等6个生字,会写“蒲、察”2个生字,正确读写“窗前、蒲公英、盛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几张优美的图片。(PPT出示草地图片)看着这些草地,你想到了哪些词?(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描写草地的四字词语)这是我们印象中的草地,你看——再出示一张蒲公英花开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是啊,这是蒲公英花开时的情景,有一个作者用文字将它描述了下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作家笔下的《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注意以下几点。

PPT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教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倒你们。

课件出示第一行词语:

蒲公英花瓣绒毛

(1)请生当小老师领读;

(2)观察发现:第一行词语都是名词,和“蒲公英”有关(强调“蒲”的读音);

介绍蒲公英(学生快速浏览,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

盛开合拢玩耍打哈欠钓鱼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观察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动词,知道“盛开”和“合拢”是反义词。(做动作加深印象,师说:现在你的手就是一朵花,请盛开,请合拢)

标红要写的的生字:

(1)这些都是要写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

(2)借助字理重点理解“蒲”“耍”。(理解“耍”的时候注意正确引导:出示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告诉学生:这是面上的颊毛去戏弄女子就是“耍”。后来又有了这几种意思,这里的玩耍是指玩游戏。我们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去戏弄别人。)

(3)指导书写“耍”,注意上下结构和关键笔画。

3、解决问题

(1)师:现在谁来说说这片金色的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的小作者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你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三、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

师:围绕这可爱的草地,这有趣的蒲公英,写了哪几个场景?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1—3自然段,看看他们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场景?(三个场景:蒲公英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变色)

2、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三个场景。(出示这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

3、快速朗读第三自然段,用“_”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用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

4、那草地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时间和相应颜色变化的词。(谁来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5、现在谁能看着板贴把草地的变化连贯地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作者观察的时间不同,草地的颜色就不一样,还有作者观察了很长时间。)(看板书)讲完之后齐读句子。

6、教师小结:我们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可以像作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发现它的变化情况。

7、草地变化的原因呢?你找到了吗?(出示句子)

师:读着这两个句子,你觉得蒲公英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你觉得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有什么好处呢?(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蒲公英的花朵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

师生互动:师说早上、中午、傍晚等时间,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蒲公英们准备好,你们的手就是蒲公英的花朵现在是_)

8、看,蒲公英真的很有趣呢呢!(观看蒲公英变化的视频。)

9、师生合作配乐读。

10、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完成课后第二题。

早上,草地(),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因为蒲公英()。

四、总结交流,感悟体会

1、作者用文字把这个慢慢变化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你有什么起启发吗?(为了搞清楚一件事的真相,我们可以进行不断地观察,连续地观察,长时间地观察,细致地观察。)

2、出示篇章页:是的,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学习,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

五、小练笔(课堂作业本小练笔)

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现在让我们也像小作者一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吧!不过有些同学平时观察比较少,请先仔细观看视频,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播放视频和一组图片)

板书

金色的草地

早上绿色合拢耍

中午金色张开

傍晚绿色合拢

长时间观察连续观察细致观察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4

【案例】

我在教《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重点观察蒲公英这一植物,体会它的神秘之处,可爱之处,给草地起了点缀作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蒲公英可是个非常有趣的植物,你们眼中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呢?

生1:蒲公英像一朵朵花,毛茸茸的。

生2:老师,我爸爸说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花粉的;风把它吹向哪儿,哪儿就是它的家。

师:真不错,观察真仔细,还会向自己的父母请教呢!

生3:(抢着说)老师,老师,我还有张照片呢。

师:我接过一看,是朵张开的蒲公英。我高兴地点点头。

生3:(补充说)我爸爸说,张开的蒲公英最漂亮,是金色的。

师:你们懂得真多。那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这与蒲公英有联系吗?

生4:老师,蒲公英是长在草地上,并且草地上颜色是随着蒲公英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它合拢时,蒲公英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当蒲公英张开时,它就是金色的,所以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哦,你真了不起,长大可以成为植物学家了,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呀!

生4:(补充说)我家有电脑,我爸爸指导我查的。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大家能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查资料,知道得这么多,老师得向你们学习了。好,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课,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文,从题目中的“金色”入手,找出有关语句,朗读,谈体会。

2、把课文中写到的蒲公英与同学们课前知道的作比较,特别是“蒲公英变色”的.那一段,语言优美,同样的意思,表达却不同,从而学习作者用词准确,体会语言的优美。

三、课后作业

让我们再次回到自然,认真观察某一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注意语言的优美。如:向日葵可以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它开花的方向也会改变。

这篇课文,在课前,我让孩子们走进我们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蒲公英”,观看它的外形的美,体会变色的神秘。通过自己家中的条件如照相机、电脑,在父母的指点下恰如其分的使用,尝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非常高,这就是自然环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学的结果。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课文,由题入手,特别是体会语言的优美,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知识,用词准确,语言的艺术性在语文学科上尤为重要;课后,让学生再次回到自然观察植物,体会还有哪些植物充满神奇。激励学生有探索意识,让学生留心观察,拓宽视野,激活思维,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实践,做社会的有心人。

总之,开发与整合语文课程课程资源,一定要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是最好的。特别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环境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在自然界中,汲取阅读知识的营养,这将成为我们全新的理念。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挖掘出更多的也更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真正找到语文教学的最富生命力的源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