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书心得

欢迎阅读《家》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读书心得 篇1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能丰富人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却认为书中自有乐趣在,特别是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其乐融融,感受颇深。

孩子的世界,充满着纯真,洋溢着快乐。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做到真正地零距离接触,母女阅读是一次次快乐的体验。深深体会到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作为家长,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回味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同时也能体会孩子们的酸甜苦辣。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接触书籍,扩充她的知识面,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在学校和老师推荐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特好,我在繁忙的工作时间外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

我认为,陪孩子一起阅读,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他对书产生好感,不宜对孩子的阅读管得太死。同时,还要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说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这是一个让他学会观察和想象力的很好方法,再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告诉他,引导他以后学会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就这样一个阅读过程,我们就不知不觉地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久而久之,孩子会爱上了阅读,也和父母亲密无间,我们也在陪孩子阅读的同时,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通过陪女儿阅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乐趣。和孩子一起读书吧,让我们的家庭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为孩子树立一个阅读学习的好榜样。

《家》读书心得 篇2

女儿7岁了,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在二年前我发现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她的内心世界,一个广袤无际的精神世界。我才认识到:我要培养的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只有一个全面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为人父母,还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重要的呢?但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的孩子呢?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彼此尊重的沟通技巧呢?于是,我想到用书中的故事教育孩子,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效,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

学会选择适合她自己阅读的书。开始有意识的与她一起选择书,在选择过程中告诉她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的书才适合她读,到后来放手由她自己选择,最后把关即可,而且她所选择的书都比较合适。

平时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自己工作也很忙,回到家里也很疲倦,但每天还是保持读书的习惯。女儿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每晚睡前要看书。经常陪孩子一起看书,同读一本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另一方面也可以走进她心灵的世界。

女儿最早读的书是《培养孩子坚强自信的100个故事》,书中有100个故事,女儿不喜欢从头开始一个接一个读,我就跟她说:“你觉得哪个故事名子好听就看哪个故事,喜欢的故事可以多看几遍,看多了要能自己讲出来,如果能把其中的道理也讲出来那就很棒了。”我给女儿留出了选择的空间,所以她很喜欢读这本书,经常在睡觉前读一个故事,不论是新故事还是旧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音乐家、科学家、电影明星、运动员、卡通小动物等,他们遇到困难不害怕,不退缩,勇敢坚强的面对,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达到成功。

在读书上、看书、背书的过程中,我们母女共同成长,读书使孩子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眼界也开阔了,她懂得了许多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注意阅读的循序渐进。从最初的拼音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到系列文字作品。还要求尽量保持阅读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每个系列的作品都让她买齐并全部阅读。按照阅读的年龄特点要求不断提升,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阅读量大大提高,阅读层次也不断提升。

健康的书籍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相信这些书给孩子的影响是无穷的。因为读书,女儿的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从书中她获得了自信,原来的写作基础很差,到现在的写作能力已有所提高了,从遇到困难就退缩,到现在会用作品中的一些优秀人物来鼓励自己。从生活不会自理到学会自己安排好生活,也使作为母亲的我省却了生活的担忧,其实这些都是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家》读书心得 篇3

《家》读书心得 篇4

读完《家》,整个人心情是沉重的,巴金的文章不像鲁迅文章那样犀利,可胸口一直喘不过气来。巴金说:“我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人物,让读者们忘记它们,可能会更好一些。”可是这是可以忘记的吗这段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

高公馆像是一片表面平静实质黑暗腐朽的土地,滋养着上上下下几十个不同的人。这种压抑的环境下,既有青春有理想,渴望通过五四运动改变现实不堪的觉慧觉民,也有始终泰然处之的大哥觉新。有时我会想觉新是不是已经死掉,事实他还是活着,掌管着高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祖父的企业。那便是丢了灵魂吧,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整个人如白纸一样不堪。是现实把他逼成这样的,曾经的觉新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身份不同,身为高家的长孙,觉新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的熏陶,尤其是子孝,这些都铸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妹妹的反封建抗争,又不得不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在现实和理想面前,觉新必须选择现实,觉新的一生是纠结的,痛苦的,这样的一个悲剧人物让人心生叹息,却又无力去改变。文中的一个细节,高觉新顺着高太爷的意愿去他的公司当了职员,一个月后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月薪水30元,这时高觉新的心里充斥着喜悦和悲凉。这是他劳动所得的30元,却也是他放弃理想的代价……

相比之下,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求得解放,敢于和封建统治相抗争的觉慧觉民被巴金先生刻画的栩栩如生。他们为民主自由和封建高家作斗争,他们要求高家把他们当人看,他们随时做好为革命牺牲的准备。觉民的琴,觉慧的鸣凤,都给了他们反抗的最好的精神动力。梅表姐和觉新抵受不住封建势力的压迫,而两个相爱的人永远分开,这是一个悲剧。同为反抗的琴和觉民是胜利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