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创设轻松的探索氛围,培养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2、操作探索二等分,体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积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逻辑思维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毛线段、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剪刀幼儿人手一份。
2、黄瓜段、蛋糕、香蕉、果汁、牛奶、苹果等。清洁用毛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饼干圆圆。
二、操作探索二等分。
(一)探索二等分毛线绳。
1、出示毛线绳,提出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师:我想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把一根毛线绳变成两根一样长呢?(先把毛线对折,再看两端对齐,找准中间点,咔嚓剪剪开。)
4、教师小结。
师:像这样,把一根毛线平均分成一样长的两根,叫做二等分。二等分就是把一根毛线绳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而且两份是(一样长)。
(二)探索二等分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提出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①交流圆形的二等分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二等分圆形的?(幼儿演示)(先把圆形对对折、压压平,打开圆形看中线,看准中线剪剪开,圆形分成两半来)。圆形二等分变成了两个什么图形?(半圆)
二等分后的半圆是原来圆形的多少?(一半)二等分的两个半圆合起来又会变成原来的.圆形。
②交流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并请幼儿上前演示。(对角,对边)
③交流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并请幼儿上前演示。
师:请小朋友们把图形收到操作筐内,操作筐放在椅子下面。
三、幼儿操作:二等分立体实物。
1、介绍操作材料(香蕉、黄瓜、牛奶、果汁、蛋糕等),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将食物、饮料二等分。
活动延伸
和好朋友分享饮料和美食。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部分,是以故事《松鼠分蛋糕》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带进如何公平的分饼的情景中,使孩子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圆的饼(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种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操作探索图形等分的这个环节中,我应该只跟孩子说对折,而剪的过程我应该在课前剪好,到这个环节直接演示就得了,把剪的过程放进来既浪费时间了,又没有把重点突出来,这一点我觉得不够完满。
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设计二等分的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教案目的:
1、让幼儿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让幼儿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案准备:
1、材料纸:圆形、五边形、心形、平行四边形、花形、树形等。
2、实物:花生、白果、红枣等。
3、故事教学挂图:笨熊新传;部分与整体关系图。
教案流程:
1、初步接触二等分
(1)欣赏故事《笨熊新传》。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2)教师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
(3)教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幼儿操作,老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索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小组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里大声讲述自己的分法。
(2)集体交流,先请幼儿讲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种分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两份?”(教师和幼儿一起重叠验证是否一样大,去掉不是二等分的操作,其它图形的交流讨论同正方形。)
(3)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3)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索正方形的其他分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块泡沫正方形,让幼儿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为中心对折分,是否也能得到二等分。(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帮助验证。)
(4)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以分出来的一半和原来的图形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来图形的多少?(一半)”
4、解决新问题
(1)提出新问题。
师:“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儿俩分着吃,每人只吃到一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儿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颗小枣,哥儿俩各吃几颗?”
(2)分实物。
教师提供花生、白果、红枣等,让幼儿二等分。告诉幼儿,每个材料盒里都有一份八宝饭的配料。座位靠在一起的两个小朋友扮小熊哥儿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这些配料,分好后互相检查,看两人的配料是否一模一样。
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教学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1.蜡光纸: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泡沫正方形,木棒一支。
2.花生米、红豆仁、红枣、黄豆仁。
3.故事挂图二张,塑料蓝若干个,小盘若干个,录音带。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接触二等分通过故事导入课题,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拾到一个香喷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在闹着,大婶来了,不安好心地帮熊哥俩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还不知道上了的当呢。
教师提问:小朋友,假如你们碰到哥儿俩,你们愿意帮忙吗?假如老师给你们一个圆形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老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操作。
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几种图形教师说:"圆形面包小朋友们都会分了,如果熊哥俩拾到的是心形面包、正方形面包、花边形的面包,小朋友们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教师提供各种图形,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素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各种图形的分法,老师说:"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用同样方法让幼儿说心形、花边形的分法。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个部分,这就是二等分"。
(2)师生共同探讨,深入探素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师出示正方形泡沫,操作给幼儿看,教师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不对角分,也不以边中心对折,是否也能分得二等分,根据操作情况加以验证,让幼儿进一步明白。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圆形、正方形、心形、花边形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请小朋友看看已分出来的一米和原来的图形比(出示图形)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一份是原图形的多少?(一半)
4.解决新问题。
教师问:"1块面包,1块点心,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只吃一半,如果有2块点心,2块面包,小熊哥俩分着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个苹果,哥儿俩各吃几个"?
分实物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帮助熊哥俩分面包、分点心,熊妈妈心里可高兴了,熊妈妈现在准备煮八宝粥给小朋友吃,可是熊妈妈说八宝粥的配料要先分成二份才能煮,小朋友,下面我们再来帮助熊妈妈分配料好吗?"(好)那我们先看一下配料里都有些什么,有红枣4颗、花生米2粒、红豆仁2粒、黄豆仁2粒,下面请小朋友们两个人一组把篮子里的配料分在两个盘子里,分的时候要注意两份一样多。
教师提供配料,幼儿讨论操作,分好后教师集体提问:"小朋友,你们盘子里红枣多少颗?花生米有几粒?红豆仁有几粒?黄豆仁有几粒?好,小朋友真聪明,都分对了!
5.结束部分:
教师:好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已经帮助熊哥俩把不同形状的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教会了熊哥俩二等分的知识,熊哥俩为了谢谢大家,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常常能促进幼儿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大班幼儿的数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已初步形成,也认识了许多常见的几何图形。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我选择了《学习二等分》这一活动。该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二等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二等分的特征,使幼儿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以便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中的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我制订了两个目标:
1、学习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体验二等分的含义。
2、发展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活动的重点是感知二等分的含义。难点则是学习将物体二等分。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特点,我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如绳线、图形卡片等和教师演示的教具蛋糕、瓶子、图片等,一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判断等游戏环节,感知二等分。
二、说目标
1、学习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体验二等分的含义。
2、发展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绳子两根、圆形、正方形纸片个一张、剪刀每人一把
2、演示教具:长方形蛋糕一块、两只一样大的矿泉水瓶、一杯水、小刀一把、二等分和不是二等分的图形若干
四、说流程:
1、幼儿操作,学习二等分
2、教师演示,感知二等分
3、看图判断
4、游戏〈找个朋友来赛跑〉
五、说过程
一、首先我让幼儿操作,学习二等分
1、等分绳子
①小朋友,你们看见桌子上的两根绳子了吗?(看见了)那现在请你们将桌子上的两根绳子那起来比一比,它们一样长吗?(一样长)那好,现在请你们将其中的一根绳子拿起来,把它分成一样长的两段,应该要怎么分呢?那现在啊,就请你们试一试(幼儿操作)。
②你是怎么分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对了,我们可以将绳子的两段先对齐,然后,在对折的地方捏紧,再用剪刀把它们剪开。
③那现在请你们将刚才分好的一段和原来的那跟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请个别幼儿回答)。
2、等分正方形、圆形
那现在桌子上还有正方形和圆形,请你们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先将两端对齐再对折,把正方形和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分,用剪刀将它们剪开(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二、教师演示,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出示长方形的蛋糕,启发幼儿思考
小朋友,这里呢有块蛋糕,有两个小朋友要吃着一块蛋糕,他们说:“他们俩都要吃一样多的,”你们能给他们想出一个好办法吗?(幼儿回答)那要怎么分才一样多?(幼儿回答)教师选择一种方式将蛋糕分成二等分。
2、出示一杯水,两只矿泉水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呢有两个矿泉水瓶,还有一杯水,那现在我们就把这杯水分别倒入矿泉水瓶中,使它们的水平面相等。
3、小结
绳子、纸片、蛋糕、水都分成了一样长短、一样大小或一样多少的两份,也就是把它们分成了相等的两份,这叫做二等分(小朋友跟念)。
三、看图判断
(教师事先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黑板上是不是有许多图片啊?那现在请你们认真的看一下,这些图片中哪些是二等分,哪些不是二等分?看谁的眼睛最亮了,(请个别幼儿找)
四、游戏〈找个朋友来赛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