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 ,培养抽 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教材 、计算器
教学方法
研讨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第1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最高气温 +6℃ 0℃ +4℃ -2℃
最低气温 +2℃ -5℃ -2℃ - 5℃
周温差
求每 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
(+6)-(+2)=4
0 -(-5)=5
(+4)-(-2)=6
(-2)-(-5)=3
教学过程
二、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
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3 、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 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 (-5)+( )=-2
得出 (-5)+(+3)=-2
所以得到(-2)-(-5)=+3
而 (-2)+(+5)=+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 法则的应用:
例1:先做笔算,再 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学过程
解:(1 )原式= -34+(-56)+(+28)
=-90+(+28)
=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 676
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 测 题
五、 练习反馈:
书P411、2、 3
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六、小结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书P50、515、6(作业本上)
板书
25有理数的减法(一)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
⑴;⑵-3+(-7)
⑶-10+3;⑷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21页中的画面,假设这是淮南冬季里的`某个周六,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
生:3℃比-3℃高6℃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3-(-3)
师:如何计算呢?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χ,使χ与-3的和等于3,那什么数与-3的和等于3呢?
生:6+(-3)=3
师:很好!由此可知3-(-3)=6
师:计算:3+(+3)得多少呢?
生:3+(+3)=6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3-(-3)=3+(+3)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2、换几个数再试一试,计算下列各式:
⑴0-(-3)=0+(+3)=
⑵-5-(-3)=-5+(+3)=
⑶9-8=9+(-8)=
引导学生完成答题,并提问:通过上述的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
(投影显示或板书)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强调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发生了变化
1、减加
2、数相反数
3、例题讲解:(出示投影)
例1、计算下列各题
⑴9-(-5)⑵(-3)-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了解正负数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灵活运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正负数的来表示相反意义量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会交流
教学重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
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讲解新课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它们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随着对正数、负数意义认识的加深,正数和负数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
度,用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记账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用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思考:教科书第4页(学生先思考,教师再讲解)
三、课堂练习 课本 P4练习1,2,3,4
四、课时小结
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五、课外作业 教科书P5: 2、4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学方法:
观察、类比、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2)11+(—22)—3×(—11)
3)(—0.1)÷×(—100)
2、师生小结
四、回顾与反思
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3页
五、自我检测
1、选择题
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C.都是负数D.都是非负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
3)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有相反数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4)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A.异号两数相乘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5)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A.÷(-3)=3×(-3)B.
C.8-(-2)=8+2D.2-7=(+2)+(-7)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0-2=-2;C.;D.(-2)÷(-4)=2
2、计算
1)6—(—12)÷(—3)2)3×(—4)+(—28)÷7
3)(—48)÷8—(—25)×(—6)4)
六、作业
1、P39第7题(4、5、7、8)、第8题
2、选做题:P39第10、11、12、1314、15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篇5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