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情读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班会的“趣”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内涵,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人上天的气球)

(2)幻灯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能变大变小

发明会说话的钥匙能自己说话

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袋能悬在空中

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能自动弹到手

给马路安个拉链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班会

能大能小的书包

奇思妙想会说话的钥匙发明,从不拒绝

能悬在空中的旅行袋

出发明不怕摔的眼镜奇思妙想

给马路安个拉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同时,通过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观及其书写规律。)

【特别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课内检验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在实施上设计者特别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本单元或者近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的“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标,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习惯。教师在阅读中的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三是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学习小组的形成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这个设计中,安排了读《再寄小读者》(或《寄小读者》)和《给颜黎民的信》以及帮张国强写封回信。这样安排,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要作过多、过高的要求。最后一点建议是: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趋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3、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1、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2、用“听到了”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准备】:

教学DV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辨析多音字“数”。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听到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吧!

老师板书: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

②边读边思考,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听DVD课文朗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王子想听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第4至第12自然段):小男孩和所有的人都想听听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而谁也没发出声音。

第三部分(第13至第14自然段):大家意外地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读准生字字音

(1)抽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多音字“数”。

2、认识字形

(1)读读议议记字形: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难记,并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等。

(2)学生自主写字:要求先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口头扩词、积累词语

五、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句式“……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又是谁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释疑

1、朗读课文,想想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2课文围绕“声音“写了哪些事呢?

3品读段落

问题一:可是,在这座城里,就有一位王子特别想在他生日那天得到像这样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礼物?(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问题二:这样的礼物,他得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鸟叫、树叶沙沙声、小溪流水声是“安静”)(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所以,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三、拓展练习

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句子,然后填写下面两段话。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

③清晨,我来到校园里,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爱吃哪些蔬菜?(练习说话)

2、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种植蔬菜的地方去看看,你们高兴不高兴?(出示插图)

3、仔细观察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4、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识字二的《菜园里》一课。(板书课题:菜园里)

二、学习词语:

1、王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蔬菜,小组长带着组员来认认这些菜,仔细观察,也可以摸摸,开始吧。

2、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说一说。

3、请同学们拿出词语卡片读读这些蔬菜的名称,自己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4、刚才大家已经自己读了词语,你们愿意不愿意在小组里读?

小组里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词语。

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读,先说说怎么读的。(请2-3组读)

5、大家想不想玩认词游戏呀?你想玩什么?

小组里商量一下就开始吧。

6、刚才同学们读了词语,又玩了认词游戏,都认识这些词语了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请三位同学分别领读三行词语)

7、现在王老师要考考大家,火车火车呜呜开,开到第X组。(开火车读词语)

8、谁在家里帮妈妈买过菜?你们真是好孩子,今天妈妈要加班,请你来帮妈妈买菜,妈妈写了一张条子放在篮子里,你按妈妈的吩咐去买菜。(请三人来做游戏)他们都买好了,我们来检查检查买得对吗?请这三位同学带着大家读他们手中的词语。

9、大家看王老师这有这么多蔬菜,简直可以开一个蔬菜商店了,谁愿意当小售货员,介绍介绍这些菜。

三、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和你的组员一起读读,注意读准字音,有不会的可以请教组里的同学。

2、哪个组愿意到前面来读?

3、今天我们又交了7个生字朋友,同学们在生活中也看到了这些生字朋友,把你们找到的说一说。(生出示找到的包装袋、报纸等)

4、这些字还想交更多的朋友,谁能帮帮他们?(任选生字组词)

四、写字:

1、今天我们还要学写两个字。(出示“卜”“心”)认识这两个字吗?

2、学习“卜”:

(1)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仔细看,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3)(出示“卜”的书写动画)仔细看,伸出手指写一写,再看一遍。

(4)打开书,描写这个字,再写一个。

3、学习“心”:

(1)在“心”字中有一个新笔画,叫“卧钩”(学生跟读)。

(2)(出示竖弯钩和卧钩)卧钩和我们曾经学过的竖弯钩有什么区别?

伸出手写一写。

(3)(出示“心”字)大家看“心”字有几个点?这三个点的方向一样吗?(对,向左写的点叫左点,那向右写的点呢?)

(5)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的笔顺。(放演示动画)

(6)师范写:注意第一个右点写在卧钩里,最后一点写在卧钩外面。

(7)生练写。

(8)评价。利用投影打出学生的字:看看他们写得哪好哪不好。

五、拓展:

1、今天,我们一起到菜园里,认识了九种蔬菜及他们的名称,你还见过哪些蔬菜,用一句话介绍介绍。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