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观察和阅读能力。
2、以"医院游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阅读和讨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难点
1、重点: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
2、难点:学习从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找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
活动准备:
大图书1本、小图书20本。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图书,瞧!(出示一本大图书)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翻看图书?
启发幼儿回忆看图书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再按页码依次看。
(1)我们先来看封面,书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书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页码在什么地方?(请幼儿找出页码的位置)
(3)翻到第一页,里面有许多画和字,应该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让幼儿自由阅读,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给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你们看,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本书。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书角一点儿都没有翘起来。请你们呆会儿也轻轻翻看,保护好图书,行吗?"
3、教师逐一提问与幼儿展开讨论:
(1)这本书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从第一幅画中你能看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聪聪、眯眯、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聪聪怎么啦?他可能会哪儿不舒服呢?
(4)板凳狗医生怎么做?听诊器移到什么地方,聪聪"哎哟哎哟"地叫?
(5)让幼儿观察:板凳狗哪里做错了?(听诊器的用法)
(6)让幼儿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眯眯护士是怎么给聪聪打针的?对不对?你知道打针的步骤吗?(模仿一下)
(8)眯眯护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聪聪怎么了?躲哪儿了?
4、带领幼儿边看图书边完整地讲述"医院游戏"的故事。
5、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简单的医疗器件,初步了解看病时的程序。
2、激发幼儿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白大褂、护士帽、听诊器、体温表、医药箱、药瓶胶布、处方、病历卡及各种药盒
玩法:
由2-3名幼儿做医生和护士,几位幼儿按顺序看病,幼儿可扮妈妈抱着布娃娃看病,看病时仔细医生询问病情,病因,治疗方法及注意问题,医生则要细心为病人看病。教师加入到角色中去。
游戏时要将用过的针管,药盒清理消毒,不要让幼儿用嘴接触药盒和其他材料注意卫生安全。
活动反思: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医院里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医生、护士的职责,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在游戏时体验了看病的简单流程,只是还需教师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应通过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丰富幼儿经验,让角色游戏开展的更有效!幼儿玩的更精彩!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3
游戏目标
1.能积极参与爱心医院的游戏活动,初步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了解简单的看病流程。
2.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并在游戏时做到轻拿轻放。
3.使孩子在游戏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的角色,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4.教育幼儿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5.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材料投放
1.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针管、药盒、药瓶、盐水瓶、棉花球、挂号牌。
2.废旧玩具材料:空药盒、空塑料药瓶、服药用的塑料小碗等。
3.场地布置:医院标牌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游戏时是否能自由地选择角色,能否按提供的材料进行游戏。【价值:乐意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小病人看病前是否排队取号。【价值:建立小医院游戏的规则。】
3.观察小医生能否根据不同的小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病方法。【价值:不断丰富爱心医院游戏情节。】
游戏过程
一、发起游戏
1.教师针对班上缺勤幼儿谈话,唤醒幼儿对医院的生活经验。
(1)教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雯雯生病了没上幼儿园,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她早日康复,回到幼儿园呢?(幼儿讨论)
(2)教师:是呀,生病了,我们可以到医院去看病治病。到医院要请谁帮我们看病?
(3)教师:我们上医院看病是不是直接找医生帮我们看病呢?要先做什么事情呢?(要先挂号、然后拿着挂号的单子找医生)
2.教师:今天,我们就到爱心医院去,学习新本领,帮助生病的小朋友看病,好吗?
3.请3—6名幼儿进区,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二、过程指导
1.教师介绍、演示材料。
认识医院标志,了解大夫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并简单演示使用方法。
2.提出本次游戏要求:(1)看病前要排队挂号。(2)看病要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医疗器械”。
3.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流程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病人拿着挂号单找医生看病,医生要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体温计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4.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三、结束游戏,整理评议
1.整理材料,并摆放整齐。
2.分享与评价
(1)教师:今天,你在医院里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情境再现法,提升幼儿经验)
(2)在今天的游戏中你遇到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3)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的幼儿予以表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缺勤幼儿为突破口,不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唤醒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后面医生、护士角色的扮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幼儿进区自由分配角色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又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时幼儿不会大胆的进行语言交流,他们只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如在游戏时,“医生”在看病前,不会询问“病人”的病因,大部分都是拿起听诊器开始听诊,而“病人”还没等“医生”说什么,就把药拿走。所以在游戏中,我们一定要随时观察,发现问题用角色的身份参与语言指导:如医生可以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病人要问医生:“医生,我要吃药吗?或我需要打针吗?等语言交流。”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会用语言交往,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爱心医院里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医生、护士的职责,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在游戏时体验了看病的简单流程,只是还需教师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应通过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丰富幼儿经验,让角色游戏开展的更有效!幼儿玩的更精彩!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4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3、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指导: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