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轻重》(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轻重》 篇1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游戏过程: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标记。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
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游戏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轻重》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轻重,让幼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衣架一个
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
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苹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天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什么位置?(水平)。请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什么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什么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什么?(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
师:小朋友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
(一)
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
教师:请幼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
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
教师:现在,小朋友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请个别幼儿操作
(二)
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2、一大一小的积木
3、大小、形状相同、块数不同的积木(3块扎一起;6块扎一起;10块扎一起)
4、幼儿自由看、玩、掂,比较轻重并排序。
5、师幼一起验证幼儿操作,总结: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轻,装半瓶水的较轻,装满水的最重;相同的积木,大的重,小的轻;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数多的重,块数少的轻。
三、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个沙包重,哪个轻?
2、篮球、铁球
师:这两个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3、大小几乎相同的苹果、桔子、梨
师:这三个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难比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三个水果的轻重呢?来小朋友动手玩一玩。
(二)幼儿玩
1、集体讨论:为什么大的棉花沙包轻,小的豆子沙包重?为什么大的皮球轻,小的铁球重?
2、请个别幼儿验证怎样比较苹果、梨、桔子的轻重(用天平秤,称一称)
四、比赛
两组比赛:不同轻重的物体混放,每一种两个,每组幼儿协商每人排一种,比较同类物体的轻重,分别摆放在两个写有轻重的箱子里,快、对的那一组为优胜组。
另换两组比赛:不同轻重、不同类物体混放,请幼儿用掂、称等方法,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为优胜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轻重》 篇3
设计意图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让幼儿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小娃娃和橘子: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布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布)这个小娃娃和橘子来比一比哪个重哪个轻?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认识并使用测量。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宝贝,它的名字叫天平,它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可以测量出哪个轻哪个重。
教师操作: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
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分组操作
师:好,现在要看看你们的本领了,都学会了吗?请你们也来测测看到底哪个轻哪个重,测出来了后用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
5、师幼一同验证结果
师:你们都测量好了吗?我们一起在来看看你们都猜测量的都对不对。对的表扬,不对的纠正在哪里环节出错。学会了这个本领在家的时候不知道哪个轻哪个重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量。
活动反思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开始活动时,我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鸡蛋娃娃。其中一个是蛋壳做的。当提出哪个重时有的孩子立刻答出一样重,因为他认为两个鸡蛋一样大所以一样重。我把两个鸡蛋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感受了一下,他们体验到了用蛋壳做的轻,实蛋重。我告诉他们这种方法叫掂掂法。
给孩子们分组,发放物体。让他们讨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他们得出了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等的方法。通过感官去判断物体的轻重。
天平测量法,告诉孩子们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天平。通过操作发现,(重的一边垂下来,轻的一边翘上去。)这一发现是重点也是难点。他们不知道天平的原理,对重的垂下来轻的翘上去这一现象的感知比较模糊。所以在后来通过看图判断谁重谁轻的活动时有的幼儿出现了错误。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轻重》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师在活动还欠缺,喜欢重复幼儿的话语,需要不断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比较轻重》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比较两样或三样物体的轻重并学习作好记录。
2、初步感知物体大小、数量、材料与轻重之间的关系。
3、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通过操作提高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简易天平称人手一个、每人一份操作材料(一颗弹珠、一只塑料小熊、大小纸团各一个、五片雪花片)、每人两张记录用纸、水彩笔一支。教师记录用纸两张。
活动过程:
1、比较两只熊的轻重引出课题。
2、幼儿操作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并作好记录。
3、总结发现。
⑴同样是纸团,在什么情况下会重一些?(体积大)
⑵同样是雪花片,在什么情况下会重一些?(数量多)
⑶为什么纸团大弹珠小,比起来还是弹珠重?(材料不同)
⑷为什么雪花片数量多,弹珠只有一颗,比起来还是弹珠重?(材料不同)
4、教师操作记录比较大中小三只熊的轻重。
5、幼儿操作记录比较三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的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