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1
前言
20xx年8月1号早上,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准备前往拉萨周边三个地方进行为生物专业的野外实习,此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也是我们生物专业的一次很重要的专题实习。此次实习共三天,地点分别是拉萨地区的甲玛沟、羊八井和扎耶巴沟。主要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和标本采集制作。
1 实习的简要概况:
1.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日。
1. 2地点:拉萨周边的甲玛沟、羊八井、扎耶巴沟。
1. 3参加人:全班29人,共分三个小组,每组10人,由两名老师带领。
1. 4任务:常见动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动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标本的采集:
2. 1动植物标本的辨认: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和《动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老师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动植物,老师出了介绍它们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2. 2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在这次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或具有代表意义的生长期的动植物,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知识制作标本的开始,在制作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做法,在压制植物标本是还要经常换纸。因此,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和实践。
2. 3动植物的分类: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动植物各十几个科的,所达的种类接近一百种,其中大多是西藏特有的高山动植物类群,这些动植物都需要我们能够加以辨认和牢记,想要记住并辨认出这么多的动植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需要我们的努力学习和足够的实践。
3实习的行程及内容:本次野外实习共经历3天时间,三个站点,走过了甲玛沟、羊八井、扎耶巴沟等三个地方,主要进行的是动植物的调查、认识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3. 1 8月1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拉木区甲玛沟
早上九点自西藏大学新校区出发11:00到达甲玛沟,然后徒步沿山路行走,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和辨认,并采集植物标本。下午2:00在海拔高度为4057m,北纬29度43分37.12秒,东经91度40分24.63秒处休息吃饭,并采集动植物标本.晚上八点回到学校实验室学习动植物标本的制作(在该地区所见动植物见附表1、2)。
该地区为藏南河谷灌丛草原区.气候特点:1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温度为7.5摄氏度-17摄氏度.2河谷地干燥,温度高.3是农业中心区,有西藏粮仓之称.
3.2 8月2日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
早上出发,十点左右到达目的地,该地区为高山草甸景观,特有植物为松草微孔草等低矮植物.常见动物为鼠兔高原蛙红嘴山鸦高原兔等.期间还做了关于该地区植物种类多少情况的样方调查,并做出了一个图标(见附表3),在该地区见到的新的动植物种见附表1、2。
3.3 8月3日扎耶巴沟
早上出发,十点左右到达目的地,然后沿山路上山,边走边观察辨认动植物,并采集标本,期间见到了肉质雪兔子等西藏特有植物。中午一点半休息吃饭,然后下山。下山后在河边一处草地上进行动植物野外实习考试,下午五点左右回到学校.这标志着我们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宣告结束。
4 小结
为期三天的生物专业野外实习,在3号下午考试并回到学校后,然后制作标本,在标本制作完成后,此次野外实习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野外的动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如何通过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边人他们的种类,是属于哪个科那属。如辨认植物时,先观察花,在观察叶和根等特点。了解了西藏特有的动植物和高山特有植被分布;以及高原特有动物,如牦牛、鼠兔等。还学会了如何制作动植物标本,如何使用一些精密仪器等等。
通过此次野外实习,无论《动物学》方面还是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最大的体会就是:西藏的动植物种实在是太丰富了,或许对于其他学科的人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一个生物专业的人来说,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大省,还有这么好的机会去亲身经历大自然的神奇,实在是太幸运了!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3年7月8日—2013年7月14日
参与人员: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全体同学以及带队老师
动物学指导老师:李巨勇、韩广欣
植物学指导老师:王晓蕊
随着本学期的结束,我们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学生开始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本次实习将在张家口小五台山的金河口管理区度过。在这里,我们将对课堂上学习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检验并初步综合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认知自己身边常见的动植物。
小五台山在太行山脉的最北端,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水量充沛。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四季更替明显。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壤、垂直带谱比较完整,物种饱和度大,拥有杉、松、柏、杨、柳、槭、栎、花椒、樱桃、苹果、榛、忍冬、山楂、绣线菊等常见物种,特有物种有蚂蚱腿子、榛子、土贝母、地枸叶、小台黄芪、小五台柴胡等,还有苏铁、银杏等珍稀物种。动物和昆虫的种类繁多,其中野生保护动物有2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有世界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鸟;二级保护动物斑羚;还有豹猫、狐、狍、獾等。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中国林蛙等。
二、实习过程
7月9号,我们前往东金河沟进行标本采集。由于天气原因,小雨一直不停,这导致我们采集到的动物标本比较少,以蝗虫为主,没有蝴蝶和蛾子一类的昆虫。植物采集的比较多,我们见到的植物有杨(杨柳科 杨属)、柳(杨柳科 柳属)等,采集的标本有石竹(石竹科)、胡枝子(豆科 胡枝子属)、薤白(葱科 葱属)等。当晚原本准备进行灯诱,但由于一直下雨,放弃灯诱,因此在最后灯诱的成果比较小。
7月10号,队伍前往章家窑采集标本,还是小雨天气。不过这次采集到了一些膜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如:蜜蜂(膜翅目 蜜蜂科)、泥蜂(膜翅目 泥蜂总科 泥蜂科)。由于捕捉过程中的行为不当和三角袋的使用不熟练,导致最终剩下的标本鳞翅目标本较少,翅膀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除了膜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以外,还捕捉到两栖纲的蛙类和蜈蚣等动物,最后放入毒瓶中的蜈蚣变为绿色,于是放弃了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的采集山丹(百合科 百合属)、唐松草(毛茛科 唐松草属)、紫荆(豆科 紫荆属)等。此次的路程比较长,一直是小雨不断,路面比较湿滑,但是本小组成员相当团结,没有掉队和不满情绪,在今上午的标本采集中,大家热情都比较高。下午在王晓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队两天来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并且学会了使用植物志。在李巨勇和韩广欣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将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鉴定,并挂牌。晚上上由于小雨不断,原本计划的灯诱又没有进行。今天蛾子标本的收获基本为零。不过代替灯诱的是小组内的活动,我们将第一天采集并压制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丢弃了一些发霉和个体较大的植物,并对较好的植物进行压制。
7月11号,我们今天上山采集标本,其实只是西台山的山脚吧。由于前几天的雨,导致路面湿滑,淤泥很多,基本没机会追赶蝶类。不过采集到了蝽(半翅目 蝽科)、飞蝗(直翅目 蝗科)、蜜蜂(膜翅目 蜜蜂科)、大蜘蛛(蛛形纲 蜘蛛目)等动物。植物标本包括瞿麦(石竹科 石竹属)、车前草(车前科 车前草属)、山丹(百合科 百合属)、珍珠梅(蔷薇科 珍珠梅属)等。今天上山,同学们的热情都比较高,湿滑的路面在我们眼里似乎算不上是什么困难了。总体来说,除去以前采集重复的标本,今天的收获还是不错的。晚上进行灯诱,由于风比较大,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只捉到了四只蛾子,当晚进行了展翅。
7月12号和7月13号,这两天我们分别前往西台山和金河口景区。在金河口景区,水流充沛,我们的任务是观察水生的动植物。在西台山,我们的任务是观察植被分布和采集标本。看到的植物有油松(松科 松属)、中华落叶松(松科 松属)、杨(杨柳科 杨属)、柳(杨柳科 柳属)、榛(桦木科 榛属)、金莲花(毛茛科 金莲花属)、蓝刺头(菊科 蓝刺头属)。并且在爬山的过程中,观察了整个山体的植被分布情况。
2100米以上:是亚高山草甸带,由于随海拔的升高,植株逐渐矮化,木本植物减少, 仅有金露梅、银露梅等小灌木及菊科和禾本科多种草类。
1400——2000米 :真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阔叶树中有白桦、红桦、北京丁香、唐松草等。
1200——1400米 :次生灌草丛带,主要棺木有沙棘、绣线菊,草类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
1200米以上:主要农作物产区,主要果树为杏、桃、苹果、梨、核桃等。
三、实习收获
1、学习收获
动物学实习收获:采集和观察到的动物有蜜蜂(膜翅目 蜜蜂科)、泥蜂(膜翅目 泥蜂总科 泥蜂科)、胡蜂(膜翅目 胡蜂科)、丝带凤蝶(鳞翅目 凤蝶科)、灰蝶(鳞翅目 灰蝶科)、嵌带灰蝶(鳞翅目 灰蝶科)、中国林蛙(两栖纲 无尾目 蛙科)、大蜘蛛(蛛形纲 蜘蛛目)、水龟虫(鞘翅目 水龟虫科)、蝌蚪(林蛙幼体)、飞蝗(直翅目 蝗科)、瓢甲(鞘翅目 步甲科)、螳螂(螳螂目 螳螂科)、蚂蚁(膜翅目 蚁科)、菜粉蝶(鳞翅目 粉蝶科)等。
植物学实习收获:采集和观察到的植物有
石竹,石竹科,叶线状披针形,基部成短鞘围抱茎节 花单生,花萼圆筒状,花瓣瓣片菱状倒卵形,基部具长爪
金莲花,毛茛科,茎不分枝,有纵棱 基生叶有长柄,三全裂,主叶叶柄短 花单生于茎顶,金黄色,萼片椭圆形,花丝丝状
小根蒜,百合科,地下茎球形,鳞形,叶鞘长
风车草,唇形科,单叶互生,边缘具缺刻,锯齿状,叶椭圆形 茎四棱 轮伞花序,苞片线形,花萼狭管状,上部紫红色,花冠紫红色
水蓼,蓼科,茎节部膨大 托叶鞘圆筒状,膜质,褐色 花穗状花序 质生,花粉红色
车前草,叶卵形近全缘果蒴果等
2、思想收获
在为期七天的河北省小五台山金河口的野外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学习方面的,我们实习就是一个理论结合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过程。我们从课本理论走向亲身实践,我们可以在野外观察、比较、分析动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种类,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了这个充满奥妙的生物世界。因而也验证、复习和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检验我们对动植物分类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补充了课堂与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每天收获的就是下午在老师的帮助下鉴定动植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植物志的使用和昆虫标本的制作。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在这次实习中,由于天气原因给我们的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断的小雨使路面积水,变得湿滑。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几天都是穿着湿的鞋外出采集标本,但是这没有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在上山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帮助,没有让一个同学掉队。在采集标本时,我们团队合作,各有分工,每人各有其所,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次实习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表现的更为团结友好。
最后,在这次实习中同学们充分的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在西台山顶,同学们制造的垃圾都自觉的带走,可见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的实习,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一笔大的财富将会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和生活当中。也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中对我的帮助。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3
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
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
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这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返回。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今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点开始压制标本,今天的任务就结束了。
6月30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较累,所以今天选择了一个相对较近的地点,这是一个小树林,虽然小,但事实上它的植物种类并不少,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白藓、观仓术、广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处。照例,下午三点开始压制标本,另外要求画两张标本图,这天的'任务就这些。
7月1日,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了五大连池的一个旅游景点,早8:00出发,半小时左右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长长的石阶山路,于是,我们开始爬山,看了路标,大概爬到三百米时就感觉到累了,这时上面的游人已经有返回的了,还鼓励我们说:姑娘们加油啊!还没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岁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顶端……听着鼓励的话,我们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兴奋至极,之后又去了仙女宫和水帘洞,目睹了石海的壮观,没一个地点都留下我们大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就这样一直玩到了下午两点多,大概三点半,我们回到了原地。这一天就这样在快乐中度过了。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4
一、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实习的目的:
(1)掌握常用的常见科120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中文名、所属科
(2)强化韧劲、磨砺意志
(3)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的意义:
认识了常见的150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所属科与中文名,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 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地点:吉林市马虎头山左家自然保护区
时间:20xx年6月21日至25日
三、 实习的内容
(1)对野外植物的识别,包括归属的科与形态特征
(2)压制标本的方法、注意事项、植物的保色等
(3)写实习报告
(4)老师考察学习的情况
四、 实习的体会
6月21日,我们各小组分批在校园内、校园外采集植物。6月22日,我们离开了学校到马虎头山跟随老师一起采集。在山上我们开始一次论理联系实践的活动。
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挖植物、标序号并进行记忆。认识了一百多种常见植物,并从植物的特征等区分了外形较相似的物种,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各科的特征,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了基础。有趣的实习活动使我们学习并快乐着。
在马虎头山上,我们艰难的往上爬,寻找着每棵具有特点的植物,然后老师很细心地给我们讲解,好学的同学们早就分工合作了,有的负责采样品,有的负责贴标签,有的负责记录…..植物各种,我们时而闻气味,时而观察花序,时而比较果实和叶子;平常人看来是一棵棵野草,在我们眼里却是一个个宝贝,她的科、种和特征都被老师们描述的淋漓尽致!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不怕爆烈的太阳,不怕山坡的陡峭,不怕各种虫子,不怕长途跋涉的辛苦,我们互相说着话、互相关怀着,想想李时珍,我们这些又算什么呢。为着更好地辨别各个物种,为了能学的.更多,我们谁也没有怨气过!最后我们爬到山顶了,虽然都已经汗流浃背,但成功的喜悦冲淡了我们的疲惫,大家一起吃着、玩儿着,很是开心。
在短短的一周实习中,我们感到时间的匆忙,在稍纵即逝的光阴里,我们怎么才能用有限生命在中药学领域下做出贡献呢?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活动都是按组各自进行,紧张但十分有序;学习中我们看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中我们认识到经验继承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老师和工具书,我们会一直手忙脚乱!
在数不胜数的植物中,我们遇见了非常漂亮的花、草,在强大的生态自然里,她们也算得上“美女”,大自然真的好伟大啊!我们,一棵等待进化的小草,正接受着阳光的沐浴;实习让我们开了眼界:大自然是一本学不完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