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扁鹊治病》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扁鹊治病》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身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不可救药,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凄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可思议。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同学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同学积极考虑,发表自身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他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身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同学发表自身的见解。
四、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他是谁呢?请听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
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
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
(由“神医”引出课文中的“名医”一词,并板书)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身的疑问或写下自身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同学交流汇报。
同学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对于蔡桓公的死,名医扁鹊怎么解释解释?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想结合的方式)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词的方法: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读标点的方法:(分号)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和时医治会成大病)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和时改正会酿成大错-----防微杜渐)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同学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和彼地读书,小朋友们会越来越聪明。)
3、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前后不过月余,他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让我们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示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仔细地读,边读边勾画。(同学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身有病而生气、愤怒。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身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不可救药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体会扁鹊的医德高尚)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论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和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从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固执)
固执是他的思想,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时介绍写作方法: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示)
4、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测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诚实耐心。蔡桓公--固执,高傲。)
(四)拓展
假如你就是20xx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向蔡桓公进言什么?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同学汇报)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蔡桓公原本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使同学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六)结束语:
小朋友们从这篇课文里懂得了这样多的道理,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寓言的魅力。
《扁鹊治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3、明白这则寓言故事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举手。在故事中学习,在故事里成长,从故事中有所收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齐读课题扁鹊治病。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成学习目标。
二、设疑读文,明确任务
1、学完第一课时,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多。
谁来回答
神医扁鹊为谁治病?治病的结果呢?
2、设疑:
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
立一个调查小组。我自告奋勇任组长。行吗?
三、研读课文,阅读感悟
1、直奔主题,调查的重点扁鹊治病的经过。
2、(出示调查记录表)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调查表中病情记录的填写。
诊断时间病情记录
一天病在皮肤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从这三次的诊断记录上,你看出什么?(看来,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一)扁鹊劝说
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
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
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请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我们依次读一读这三次劝说,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病情越来越严重。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越来越严重的病情表现出来?
(2)你还发现了什么?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心里非常着急。
师小结:是呀,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足见扁鹊医德高尚(板书)。
2、小组练读、赛读扁鹊劝说的句子。
3、小组推选个别学生朗读。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越来越担心;你的劝说情真意切,如果我是蔡桓公一定会听你的了;你强调了这病的严重性,看来是非治不可了;你的劝说没有说服力,可不像一位名医。
(二)蔡桓公的反应
过渡:扁鹊情真意切,面对扁鹊的劝说,蔡桓公的反应如何呢?接下来,调查指向蔡桓公。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用勾画出来。
A、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
1、扁鹊再三劝说,蔡桓公却是一再拒绝,请你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神态、语言(第一次:不相信自以为是)
(2)神态(第二次:不理睬固执己见)
(3)神态(第三次:不高兴讳疾忌医)
2、自由练读,从读中体会蔡桓公的语言、神态和隐含的心理活动。
3、小组赛读。
(评价预设:真是龙颜大怒啊,蔡桓公火冒三丈了)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通过朗读体会扁鹊与蔡桓公的心理活动。
老师读叙述部分,男生读蔡桓公,女生读扁鹊。
(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再现了扁鹊治病的场景。)
四、深化主题,揭示寓意
过渡: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到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作为医生,他是见死不救呢?还是他一开始就没有医治的良方,根本是个没本事的庸医呢?
1、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出示调查表)请各小组成员开展讨论,把调查表中治疗方案部分填写完整
2、
诊病时间诊断记录
治疗方案
一天
病在皮肤
热水敷烫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
针灸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几剂汤药
又过了十几天
病在骨髓
无能为力
3、仔细观察病历的治疗方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对症下药、有药可治)扁鹊医术高明(板书)。
4、思考:
从皮肤病开始,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什么要了
蔡桓公的命?(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四、拓展想象,抒发感想
1、过渡:现在该是我们调查小组出结论的时候了。我们的调查分析证明:蔡桓公的死,责任完全在在他自己。
2、但凡成功的人,都善于反思。参与了这项调查以后,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想想,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呢?(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2、及时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
五、总结,作业
我们的调查小组工作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的新任务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担任故事宣讲员,把《扁鹊治病》这个故事讲给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听。接受新任务的同学起立,让我们用掌声迎接新的挑战。
板书设计:
治病
扁鹊蔡桓公
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医术高明
讳疾忌医
《扁鹊治病》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大家对我这个新老师肯定很好奇,所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厉,大家可以怎么称呼我。我想这节课咱们会合作得很愉快,对吗?
《扁鹊治病》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3、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