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七年级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1
一、从知识与技能上来说,使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得学生对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形成整体的认识,在学习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独立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成为对学生的指导与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疯狂的掠夺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造成今天这些地区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对外侵略和扩张。
2、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是因为这种社会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当今人类所拥有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是世界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一方面要珍惜人类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创新和突破。
4、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止历史的发展潮流。
5、学习历史是使我们从中总结出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可以正确的认识人类社会前进的历程,顺应形势、把握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
七年级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2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7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和xx省教育厅关于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切实执行好《xx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x教发[20xx]76号),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据我校育人目标和课程建设体系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和学校已有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规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特制定此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课程设置,注重教育实效,推动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融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实施
按照《20xx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围绕劳动课程十大任务群的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运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树立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提升学生律商,养成学生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牢固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校内劳动课程
劳动技术课
学校格致园的`种植
校园日常卫生清理
校园劳动值周工作
食堂的帮厨及食堂卫生清理工作
宿舍区的卫生清理及个人内务整理与收纳垃圾分类处理课程及实践课
校园绿化园艺及种植技术课
(二)家庭劳动课程
家庭劳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家庭教育课程应由学校牵头,家长委员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确定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并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资源由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提供,以家庭为劳动实践场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家务劳动的培训内容。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一起拍摄短视频、制作微课,为学生们提供家务劳动的培训资源,家长根据视频内容在家对孩子进行实际指导。
家庭劳动清单:
1、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家具、擦玻璃(里外两面)等;清理冰箱、灶台、洗手间、厕所。
2、收拾房间:按照整洁、分类、有序、便利原则整理房间内所有物品。把乱放的东西放回原处。铺床/换床单等。准备第二周要穿的衣服、鞋等物品。
3、烹饪美食:准备食谱、买菜、烹饪、准备餐桌、洗碗盘等,与xx市教育局倡导的生活德育“三个践行”中的“众厨芳”活动相结合进行。
4、洗涤衣物:包括洗衣、晾晒、叠衣以及放回衣柜全过程。
5、日常采购:起草生活用品采购清单,购买生活用品。
6、其他劳动工作:如看护幼儿、照顾老人等。
(三)社会劳动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是依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的课程,是学生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两类
1、社会劳动教育的参观、学习和实践(目前有xx省农科院、金谷园、赛石玫瑰园、山青世界等4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初一年级“亲近自然,亲历风雨”劳动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技能教育,注重学生探索体验。
初二年级开展“播下种子,收获希望”xx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性学习,结合生物课堂所学知识,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识农作物,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我省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初三年级开展“砥砺逐梦”黄河徒步体验活动,发掘潜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强健体魄。还可结合植树节开展“种下理想之树”活动,开辟一片属于外国语学校的树林。
2、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
(1)依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根据社区需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走入城郡社区开展公益宣传、义务劳动。
(2)依托xx团市委“志愿汇”提供的适宜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公益服务。
(3)依托家长委员会资源,确立我校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场馆解说、服务及其他公益劳动,并长期合作。
(4)鼓励学生个人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自行联系单位进行社会劳动实践。
学校社会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由学校政教处给予评价和确定学分,自行联系的劳动时间,需要当事人提供文字、图片活视频材料及被服务对象的证明材料,提交政教处予以评价和确定学分。
三、劳动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是学生在校必须接受的教育,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施劳动行为评价和劳动效果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加强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严防劳动教育各项活动流于形式,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成立劳动教育评价小组,每学年末负责组织全面考察本学年课内外学生劳动学习成果和劳动素养水平。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和班集体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支持劳动教育的保障工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场所,营造“劳动光荣”“双手创造财富”等主题的环境氛围,以环境感染教育学生。举办文化创意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征集“劳动标语”“劳动口号”“劳动漫画”等,并用以装饰校园。
2、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劳动技能的平台,增加劳动比赛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3、编定完善《xx外国语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手册》、《xx外国语学校学生劳动实践手册》,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参与课内外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专项劳动技能实施校内级别认定,并颁发证书。
4、培养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指导师”队伍,学校要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根据实际需要面向社会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技师等能工巧匠,培养集聚一支专业型、社会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指导师”队伍。
明确“劳动教育指导师”岗位职责,规范选聘程序,加强常规教学、师德和技能水平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开展常态化教研,将加强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建设列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障劳动课教师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学校专职劳动教师6人(初一年级4人、初二年级2人)在新学期进行授课,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先周备课。
5、做好安全保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联防联控做好相关安全工作,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共担机制。做好学生安全保障和风险化解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
七年级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培养适应21世纪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纳入教育内容,形成新型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农村初中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二、具体情况:
别看我们是一所农村初中,就读的主要是农民的孩子,可是,在年轻人外出务工成风,家长溺爱孩子没让孩子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是没出息且吃苦吃亏的事,娱乐方式以电视电脑为主等因素的'影响下,现在的农村孩子对农业生产的了解程度相当低。所以,这本书,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相当于是启蒙读物。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把课堂阅读、课堂实验、课外观察、集体实践等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懂,学活。
2、开展知识比赛和种养比赛。虽不是考试科目,但搞一两次知识比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记忆积极性。而种植物与养动物,本来就是孩子的最爱。这样边学边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种植技术
认识种植业、
粮食作物栽培
经济作物栽培
果树栽培
蔬菜栽培
第二章:养殖技术
认识养殖业
家畜养殖
家畜常见疾病预防
家禽生态养殖
水产养殖
第三章:现代农业技术
认识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类型
贵州特色农业
第四章:发展设施农业
认识设施农业农业,设施农业新技术,贵州设施农业
第五章:农业新技术与农业机械化
无土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农用机具
七年级劳动技术的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提高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进度:
(一)音乐学科:
初一:期中授完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二册的1~3单元;期末授完第二册的4~6单元。
初二:期中授完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四册的1~3单元;期末授完第四册的4~6单元。
初三:期中授完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六册的1~3单元;期末授完第六册的.4~6单元。
(二)、美术学科:
初一: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二册1——3单元;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二册4——6单元;
初二: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四册1——3单元;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四册4——6单元;
初三: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六册1——3单元;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六册4——6单元;
三、基本措施:
通过培训、比较等活动,宣传新的音乐、美术课程标准,使教师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四、几项工作:
1、配合县普教科,做好从元月至6月开展的湖北省第六届黄鹤美育节荆州市赛区活动,积极准备“三优一先进”(优秀文艺节目、音美优质课、优秀美术作品、先进单位、个人)的活动。
(具体要求看县普教科的通知)。
2、协助荆州市教研室做好荆州市教育学会中学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的老会员重新登记和新会员发展及换届工作。
3、对美术教师进行一次新课程标准的培训。
4、组织音乐教师进行优质课的比较。
5、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教研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