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为朋友制作贺卡,增加幼儿之间的友谊。
2、培养幼儿设计和制作贺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幼儿说出贺卡的特征及制作思路,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蜡笔、卡纸、剪刀、胶水、新年贺卡。
2、《新年好》背景音乐。
活动重难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贺卡,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制作贺卡的兴趣
1、配班老师扮演小兔,告诉大家她收到了小熊送给她的新年礼物了——新年贺卡,邀请小朋友欣赏贺卡,引导幼儿发现贺卡的制作材料及贺卡特点,感受贺卡的美。
2、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制作贺卡礼物。
新年快到了,小熊给小兔送了新年贺卡,小兔,也想给小熊送一张漂亮的新年贺卡,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的好朋友也送一张贺卡呢?让我们和小兔一起制作贺卡吧!
二、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制作贺卡
1、教师出示用来制作贺卡的卡纸,向幼儿介绍要做成什么样的贺卡,在贺卡上画些什么图案?
2、教师根据构想,示范制作新年贺卡。
温馨提示:教师在示范制作贺卡时,要用简短、准确的语言说明制作贺卡的.操作步骤,示范动作要到位,让幼儿看清楚。
3、教师将制作好的贺卡展示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说出贺卡的操作步骤,并交流自己制作贺卡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自己喜欢的新年贺卡。
5、贺卡制作好后,向其它小朋友介绍的贺卡,鼓励幼儿交流制作新年贺卡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
温馨提示:
1、幼儿制作贺卡时,可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乐,也可以播放轻音乐,创设良好的制作环境。
2、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在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语或贺词,并属上自己的名字。
三、引导幼儿交流送贺卡
1、引导幼儿说出想把贺卡送给谁?为什么?
2、送贺卡时,需要跟别人说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教室,结束活动。
提示:收拾教室时,播放《新年好》的音乐。
四、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图案,把图案粘贴成一张精美贺卡,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亲朋好友。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用多种形式表现火车。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
3、通过对火车的了解,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感受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火车的知识,开扩学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制作火车。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药盒、牙膏盒、饮料瓶、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1、进教室给学生在黑上写大大美术字,对于我来说很轻松。
学生在下面议论,情不自禁的喊到“火车开啦”
2、老师也很高兴,告诉学生在讲《火车开啦》
老师当火车头让坐的好的学生拿着水彩笔盒在后面跟着自己。
3、学生高兴,激动万分,学生老师一起着火车叫的声音,在教室走一圈,顺便把自己的水彩笔放在黑板的槽中,班里的学生沸腾了,真的很热闹。
4、师生开始讲各种各样的火车。
火车如果按动力方式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如果按用途来分有客运列车,货运列车和特殊用途列车;还有按轨道方式来分有轻轨列车和重轨列车.
5、学生四人小组商量做什么?画什么?
6、学生作业:
老师巡回辅导
7、展示学生的作业
立体放在前面的桌上,画帖在黑上。
8、请一个火车头(一个学生)带大家看展览。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什么是泥塑?
2.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5.学生本人动手制作泥塑。
6.学生兴趣高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本课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目标。
3.在欣赏民间彩塑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加增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结,讲评
(六)、板书设计
1.泥塑的含义、分布、特点、制作方法。
2.我国五大传统雕塑:陶、木、石、铜、泥。
3.欣赏民间彩塑作品。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组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说说理由。
3.请学生本人介绍自己在制作泥塑过程和感受。
4.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等级评定并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般性规律,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我对本课讲解较为详细,学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也都能在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过程中做到认真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学习了本节后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感受。本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并进行现场演示,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的基本概念。
2、进行用三原色调配的三间色的练习。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
三、教学难点:如何调配出漂亮的色彩,并进行应用。
四、课前准备:
教师:着三原色的圆纸片(每色各两张),涂上三间色的圆纸片(每色各一张),液体三原色,玻璃杯三个。 学生:常规水彩画用具,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谈话,揭示课题:学生在以往的作画过程中,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将一种颜色涂到另一种颜色上,颜色会起变化,教师可提出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实验:
(1)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有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它们不能用调出来,却能调出其他许多的颜色,这三种颜色是“红、黄、蓝”,合称三原色。(依次将“红黄蓝”纸片贴于黑板,请学生找出相应的颜料)
(2)将其中的两种混合,就可以得出另外三种颜色了。教师用液体三原色在玻璃杯中调配,并用圆色片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关系式。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所调出的橙、绿、紫三种颜色,合称“三间色”。
3、学生作业:(1)用“油画棒”画出“吹泡泡”的样子。要求人画小些,泡泡相应地夸张画大,并要求有泡泡两两相交。可参照书上的范图。(2)用颜色对“泡泡”涂色:先用三原色涂不相交处,如是相交的两个泡泡,这们的颜色要有区别;再在相交处涂上相应的三间色。色彩要“均匀、鲜艳”(三间色要三原色调配)。
4、作业评讲:对学生的作业博览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