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欢迎阅读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校师幼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打造“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明辨是非、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

xx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四、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学习内容及活动方式

1、进行教师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开展一次班级法制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班有活动教案、总结及反思。

3、各班通过粘贴法制宣传标语或手抄报,向家长宣传遵纪守法知识。

4、发放法制宣传致幼儿家长的一封信。

六、活动要求

1、认真组织,加强领导。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根据文件要求制订好活动方案,从普法宣传员到宣传内容等多方面为幼儿园提供好服务。高度重视教育月活动,按照本方案要求,责成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认真部署。

2、围绕主题,突出重点。紧密结合本园实际,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普法安全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提高广大师幼学法、守法意识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广泛宣传,形成声势。要在幼儿园“校园动态栏”、班级“家园联系栏”等地悬挂法制宣传挂图,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幼的守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教育月活动的宣传力度。

4、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方案及活动总结及时上报。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的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维护法律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了解宪法、法律、法规等基本法律知识。

2、学习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法律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3、学习法律的相关规定,了解法律对于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4、学习法律的惩罚措施,了解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制裁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例如:老师,你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学习基本法律知识(15分钟)

1、学习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知识,如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学习法律的相关规定,如法律规定的惩罚措施等。

3、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幼儿认识到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练习(15分钟)

1、让幼儿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方式,练习对于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

2、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法律的相关规定和制裁方式。

四、讨论(5分钟)

1、让幼儿小组讨论,了解法律对于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2、让幼儿分享自己对于法制教育的看法和感受。

五、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积极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3、提醒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至少三种常见的交通标志,理解其含义与作用。

2. 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道等。

3. 培养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让幼儿牢记常见交通标志的特征与意义。

使幼儿明确并能说出主要的交通规则。

2. 难点

引导幼儿将所学的交通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遵守。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各种交通标志图片、卡片,如红绿灯、斑马线、注意行人、禁止通行等。

2. 制作交通场景的道具,如小型塑料红绿灯、塑料人行横道、玩具小汽车、人偶等。

3. 相关交通规则的动画视频或儿歌视频,如《红绿灯》儿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 分钟)

1. 播放《红绿灯》儿歌视频,引导幼儿跟着哼唱,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交通规则。

2.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在马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标志,也有很多要遵守的规则,你们都知道哪些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已有的经验。

(二)认识交通标志(10 分钟)

1. 教师依次展示交通标志图片,如红绿灯标志,问幼儿:“这是什么呀?谁能说一说它是什么颜色,在什么地方会看到它?”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然后教师详细讲解:“红灯亮的时候,就像在说‘小朋友们停一停,不要走哦’;绿灯亮了,它在告诉我们‘可以出发啦,快快走’。”

2. 以同样的方式介绍斑马线标志:“这是斑马线,它就像一条条白色的大虫子趴在马路上。当我们要过马路的时候,就要走在这条白线上,这样才能安全地到达马路对面。”以及注意行人标志:“这个标志是在提醒开车的叔叔阿姨们,前面可能会有小朋友或者大人在走路,要小心一点,慢点开。”

3. 进行交通标志卡片配对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交通标志卡片的复印件,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对应的交通标志图片,让小组幼儿合作找出相同的卡片,并派一名代表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对应的图片下方。对完成又快又准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小贴纸奖励。

(三)了解交通规则(10 分钟)

1. 利用交通场景道具,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个简单的模拟马路。教师手持人偶,边演示边讲解:“小朋友们看,这个人偶要过马路了,他应该先走到哪里呀?”引导幼儿说出斑马线,然后教师将人偶放在斑马线一端,接着问:“那现在红灯亮了,人偶能走吗?”让幼儿回答,强调红灯停的规则。

2. 继续演示绿灯亮起时人偶过马路的情景,并说:“绿灯亮了,人偶可以沿着斑马线快速走到马路对面,但是不能跑哦,要注意左右看有没有车。”

3. 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一些正确和错误的交通行为,如有的小朋友在红灯时过马路,有的小朋友走在机动车道上,还有的小朋友在过马路时追逐打闹等。看完视频后,组织幼儿讨论:“视频里的小朋友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让幼儿通过讨论加深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四)游戏巩固(10 分钟)

1. 开展“小小交通警察”游戏。选一名幼儿当交通警察,穿上交警制服道具,站在模拟马路的“红绿灯”旁边。其他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行人和驾驶员。教师发出指令,如“红灯亮了”,驾驶员幼儿要停止驾驶玩具小汽车,行人幼儿要站在路边等待;“绿灯亮了”,行人和驾驶员幼儿按照交通规则行动。在游戏过程中,交通警察幼儿要负责监督大家是否遵守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进行提醒和纠正。游戏进行几轮后,更换交通警察幼儿,让更多幼儿体验。

2. 进行交通规则儿歌接龙游戏。教师先起头唱《红绿灯》儿歌的第一句:“红绿灯,眨眼睛。”然后邀请幼儿依次接下一句,在接龙过程中,幼儿要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唱到“红灯停,绿灯行”时,做出停止和行走的动作。如果有幼儿接不上来或者做错动作,可以邀请其他幼儿帮忙,或者教师给予提示,完成游戏的幼儿都能得到一颗小星星贴纸奖励。

(五)总结与延伸(5 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提问幼儿:“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呀?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让幼儿积极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份交通安全手抄报,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并向家长介绍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与交通规则相关的美术作品;在图书区投放有关交通安全的绘本,供幼儿自由阅读和交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