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刻意学习》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刻意学习》读后感 篇1
“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读完公司发的新书《刻意学习》之后,后记这个标题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书中写到了各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系统或者行动系统不强大可能遇到的坑,可能会走的弯路。比如说情绪化,惰性,三分钟热度,目光短浅,自命不凡,投机取巧。好多东西是我们一看就貌似明白的,但是屡屡中招又说明我们并不真的走心。因为段位不够,不能从更高更全局的视角来有效应对。在初期,行动是第一位的,我们总要先迈出第一步,有了一定的量,我们才能谈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毕竟我们都是肉身,拳头打在身上才会疼,吃饭才能补充能量,锻炼才会长肌肉,只靠想象改变不了脑回路。通过扎扎实实地做事,先平静下自己浮躁的心,然后激活混沌的大脑,然后进一步坚定我们的行动,一个上升的循环就打开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谨慎,小心地呵护,让行动力越来越强。总而言之,不做些什么都是空谈。不行动不到达那个阶段,永远看不到那种风景,也体会不到相应的好处,如果我们又短视,不见兔子不撒鹰,那就是一个负循环,我们总要先付出,然后向着正确的方向,才能期待有所收获,毕竟付出和回报,并不是线性的因果关系。
或许会觉得成长又累又辛苦!试想一下,不成长的生活其实只会让我们更辛苦!走在成长的路上,尽管需要耐得住寂寞、披荆斩棘,可是精神享受会远比暂时的物质享受更有快感。
面对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惰性,作者提到“惰性是基因里的一部分,不要对抗,不要想当然……接纳这一部分的存在,接手这部分的运行,最后追求自如驾驭,与狼共舞才显英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哲学里“阴阳”的概念,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是从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中概括出共同、本质的特性而形成的一个抽象概念。我们的勤奋属阳,惰性属阴,它们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蕴藏、相互资生的密切关系,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可以互为消长,也可以同消同长。成长的道路上,面对自己对勤奋的追求,不应只看到和惰性的对立关系,追求的应是勤奋与惰性的自如驾驭,和谐相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勤奋学习。
公司工会送我们这本书,希冀我们刻意学习,持续行动,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进步的快乐。愿我们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奋斗,添砖加瓦。
《刻意学习》读后感 篇2
六月份项目举办“书香中交”,获赠了一本《刻意学习》的书籍,读这本书让自己受益良多。
这本《刻意学习》提到“持续行动”一个关键词,作者重点介绍了行动体系建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提及自己坚持写作1000天为自己带来的重大改变。说实话,持续行动这个理念很适用我们现在工作环境。在施工单位所有的施工过程都是以设计和规范来保证质量和安全,往往有些时候会出现违规作业和对设计规范的不熟悉,仅凭经验来完成工作,并造成一些质量和安全的事故,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安全和质量认识不够。我们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的前提就是持续行动,在安全上的班前教育持续每天都去做,这样既能增加我们对安全的认识,又能提升作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在工程质量上我们也持续每天都熟悉设计和规范,按照设计和规范去施工,这样就不会再出现质量事故。
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都是以持续行动为基础,只有持续行动的过程才能改变自我,在改变的过程中没有技巧和捷径可寻。吕坤曾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在现在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持续行动的学习和去做每一件事,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刻意学习》读后感 篇3
六月份项目举办“书香中交”,获赠了一本《刻意学习》的书籍,读这本书让自己受益良多。书中讲了成长的必要性,成长需要思维转变,成长仰赖参与和投入,成长要靠系统(学习系统和行动系统),成长要持续行动才有效果
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套路”的多少,“套路”的产生需要有目的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学习需要走出舒适区,熟能生巧。
回想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总是被动的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督促,工作了有师傅手把手教,养成了遇到问题就想去问别人的习惯,自己没有思考的过程,遇到相同的问题还是会卡壳,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学习总是停留在表面,难以突破自己获得提高。通过这本书,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了一套可以学习的方法
1、建立理论:
首先找到行业大师,然后分析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炼出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其次,可以通过阅读高人写的文章或者书籍,获得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成长经验和提升路径。
2、制定计划:
根据得到的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3、刻意学习:
刻意学习有几个重要的点:第一,需要保持专注;第二,每一次刻意学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三,刻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第四,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在舒适区内学习。
4、获得反馈:
获得反馈是为了更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反馈可以是群众的评价、同行的建议,大师的指导等
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收获。
《刻意学习》读后感 篇4
我们总是习惯安稳,每天按部就班的例行公事。每天早上起床,上班,下班之后感觉自己精疲力竭,摊在沙发上,拿起手机,打打农药,打开电脑,看看美剧。一晃,10点了,该洗漱休息了,然后第二天开始重复昨天的生活……
我们好像掉入一个陷阱,一方面内心很期待安稳,但是日子久了总感觉自己没有成长,除了日益增长的体重和年龄以外,和刚毕业的前两年没有什么区别,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提升。偶尔突然意识到不能在继续这样下去,决定开始早起、健身、学英语、写作等等,第二天在无数次的闹钟声中疲惫的爬起,继续着昨天的生活……
总是嚷嚷着要改变、要成长、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是说不能再做温水里的青蛙,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发出声明,但却无法坚持行动。Scalers提出N阶持续行动者这个概念,我深有感触。我也曾是一个2阶持续行动者。我也曾坚持跑步7个月,从苟延残喘跑完3km到一口气顺利跑完半马,从配速8’/km到5’/km。7个月,210天,跑了6次半马,跑步里程累计1000km+。然后,搬了家,开始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诸如没有合适的跑道、天太热等理由,放弃了跑步,任由肥肉在自己身上飙涨,任由自己屈服于深藏在基因里的惰性。其实现在想想,跑步的日子还是给了自己一些启发的。学生时代自己的体育就没有及格过,开始跑步以后,发现自己其实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可以做的很好。我也曾自学PPT设计(8个月),从基础的排版、配色、字体、图标、图片的选择学起,加入PPT研究院和PPT爱好者一起学习,从设计零基础到可以在领导或者客户的规定时间内做拿的出手的PPT。每个人真的都有巨大的潜力,但总是容易被自己臆想的恐惧吓到,甚至都不尝试去开始,或者开始之后也会以各种随之而来的困难吓退。不过对待恐惧的最好处理方式是直接面对,你内心越是恐惧,你越不容易开始,因为你断定你自己是克服不了的,于是就会陷入更加恐惧的泥潭。但是你直面它以后,可能你会发现,噢,原来我是在自己吓自己,哪有那么恐怖,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最近在思考结果导向,或许结果导向会让我们更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有点类似于明确目标——>采取行动的思维模式。
结果导向——例如:三年后,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
如果自己内心坚定三年后要达成这些目标,现在就需要把目标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每月、每周甚至每日。每天的小步迭代,在时间的复利作用下,才有可能实现三年后的巨大跨越与成长。当然,这需要每天实实在在的学习与训练,不断的坚持,你现在放的水都会变成未来流的泪。我们难以坚持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些正面积极的学习与坚持,不会有短期的效果,我们很容易在看不到成果的坚持中放弃。放弃一件事情总是比坚持一件事容易太多。
在变化如此之快的今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生命是一场修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墨守成规注定是要被时代变化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的。看完这本刻意学习,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我打算开始行动,做一个行动派而不是宣言党,开始改变,行动并坚持,就从健身开始吧。此书评也做一个MARK,嗯,问下自己,三年以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