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
1、森林背景图一幅,小鸭子躲在水里,露出扁扁的嘴巴;大象躲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鼻子;小兔躲在草地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公鸡躲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躲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2、各种立体小动物玩具布置在活动室、寝室各个地方。
过程:
1、老师引出话题,激起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几年小动物来和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高兴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小动物们要躲起来了!”
2、出示画面,提问:
“小朋友睁开眼睛,找找有哪些小动物在和我们捉迷躲?”
3、请幼儿仔细观察,找出5种小动物,并说明理由。
(1) 你们再仔细找找这些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你上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集体回答)
(2) 老师操作画面,让隐藏的小动物从隐藏处走出来。
4、游戏:捉迷藏
“我们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找到了,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教室里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都找出来,找到后要告诉大家,小动物躲要哪儿。”
5、结束:“小动物玩累了,要回去休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这个音乐的原来名字是《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非常精彩的乐曲,体现了自然与动物间一种和谐的美。听了乐曲,看了表演,首先让人感觉很清新,乐曲的优美意境令人向往,里面小青蛙的形象又很有趣、生动,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所以我选取了这个乐曲设计了这个活动。而韵律活动本身对小班幼儿来说就是非常喜欢,身体动作是他们感受音乐最直接和最具体的表现。活动以故事情节作为乐曲的诠释,通过各种动作的表现使幼儿获得艺术的熏陶,感受乐曲的美。活动也结合季节特征,把幼儿熟悉的小青蛙作为教育素材,引导幼儿大胆地用不同动作表现,同时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创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感受到了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活动中幼儿也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创编,感受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理解乐曲的`优美意境。
2.能大胆地创编表现青蛙跳舞、回家等的动作,体验与同伴表演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场地布置:荷叶、荷花、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你们仔细听听里面讲的是谁的故事,好吗?”(听音乐)
“你听出来了吗?音乐里有谁呀?它们在做什么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猜测)
(出示青蛙图片)“哎呀,是谁呀?原来这段好听的音乐里讲的是青蛙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讲故事:天黑了,动物们都睡着了,池塘边静悄悄的,嘘!
小青蛙宝宝们都睡着了,他们做了一个长长的、甜甜的、美美的梦,梦见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天亮了,太阳公公出来了。池塘边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小青蛙们伸伸懒腰,揉揉眼睛,要出去玩咯,看!他们多调皮呀!一会跳到荷叶上唱唱歌,一会和好朋友拉拉手,一会又去练游泳,玩的可真开心!这时,“轰隆隆,轰隆隆,下大雨了,怎么办呀?小青蛙们赶紧跟着妈妈,撑起荷叶伞回家去了!”(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三张图片)
2.进一步理解音乐。
“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听故事会更有趣呢!”(欣赏音乐,老师在每一段简单地介绍故事情节)
3.创编动作。
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呢?请你来学一学!”(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老师有意识地选择1-2个动作,集体练习。
听第一段音乐练习动作。“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吧?”
“小青蛙们跳着出来玩了,来到池塘边,看见了美丽的荷花、荷叶,情不自禁地想跳舞呢,猜猜他们会怎样跳舞呢?请你来试试?(幼儿创编跳舞的动作)”
听音乐跳一遍
“小青蛙们跳的这么开心,还想和好朋友一起跳,可以怎么跳呢?”(创编两人三人合作跳舞的动作)
“轰隆隆,轰隆隆,”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了,该怎么办呀?我们赶紧跟着妈妈回家吧?哎呀,雨下的这么大,怎么样才能快点回家呢?(引导幼儿说出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团结,这样才能走的快,越是拥挤越是慢。还有可以跳的幅度大一点)
听音乐来一次
4.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学的可真象,那你们想不想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跳舞呢?”那我们听着音乐来跳舞吧!(随着音乐在前面空的地方跳)
指出表演中的不足之处,再来一遍。
“你们跳的可真好,小青蛙想带你们一起去池塘里玩呢?看,他们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找找在哪儿呢?”(发现椅子下的头饰等)“赶快戴上礼物,我们一起去玩吧!”(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到后面有荷叶的地方)
第一遍表演后,引导幼儿发现不是每人一片荷叶,引导两人或者三人合作。
第二遍再次表演,引导幼儿仔细听音乐,分清不同风格的旋律,做不同的动作。
第三遍表演时,请幼儿在回家这段拿着荷叶回家。
活动反思:
优美活泼的音乐很吸引幼儿,听到这个音乐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以故事导入,让幼儿理解、感受这个音乐,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讲故事时老师可以加上一些肢体的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音乐。讲完故事,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提问,如:在这么美的音乐里的小青蛙在干什么呢?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段音乐的理解。幼儿创编动作可放一些背景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来动作。老师在活动前也应对整个活动有个全面、清楚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积累更多的动作经验,以便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提炼和总结。活动中可创设更丰富的游戏情境,在场地中布置池塘、荷叶、荷花等,让幼儿更投入地参与游戏活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粘贴画的兴趣和爱好,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通过添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狗看门示范画一幅。
2、蜡光纸、水彩笔、画纸每人一份、胶水。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
二、出示范画启发幼儿提问:
1、画面上有些什么?
2、小狗的头是不是画出来的?它是用什么折出来的?
3、小狗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4、给画面取个名字——小狗看门
三、教师示范演示作画
1、先用一张三角形的黄色的蜡光纸折出小狗的头(上面两个角往下折,下面一个角往后折)
2、把小狗的.头贴在右边或者是左边一点,然后添画小狗的身体(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画前腿和后腿)然后画上尾巴,添画小铃铛,最后添画小狗的眼、鼻子、嘴巴。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添画房子、花、草、太阳。
活动结束:
开一个小画展,把画得好的画到画栏里。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提问,理解散文的意境。
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谁是谁的好朋友。
3.初步具有爱护小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实物:茶壶、水杯、桌子、钥匙、锁、牙刷、口盅、鱼和水。
2.一幅画: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们都是小朋友们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今天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帮它们找好朋友1
①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茶壶和谁是好朋友吗?(提醒幼儿)那你们知道桌子的好朋友是谁吗?(椅子)(老师请小朋友回答)
2.让小朋友集体上来给老师准备的生活物品找朋友。让幼儿跟老师说一说谁是谁的好朋友。(使幼儿懂得用谁和谁是好朋友来讲述)
师:“老师请全部的`小朋友上来帮它们找朋友。看一看你们都找得了吗?请找对的小朋友跟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是谁的好朋友。
3.教师念散文,使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的意境。
师:“老师给小朋友念一首散文,这首散文的名字叫《好朋友》,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想一想,散文里面有什么?鸟笼是小鸟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4.出示图片,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鸟的好朋友是谁,知道爱护小鸟。
师:“这里有一幅很漂亮的画,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里面有什么?(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
①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是谁的好朋友吗?(小鸟)
② 小鸟是鸟笼的好朋友吗?小鸟喜不喜欢整天被困在鸟笼里面?
③ 小鸟还是谁的好朋友呢?(小朋友)那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鸟快乐的成长呢?(不要捕捉它,要保护它)
5.现在老师是一只小鸟,喜欢小鸟的小朋友上来抱一抱小鸟,小鸟很喜欢爱鸟的小朋友哦!
附活动材料:
好朋友(欣赏散文)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锁说:“对!”
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不对!”
小鸟说:“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
小鸟还说:“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