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

欢迎阅读可能性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盒子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若干

学生准备 红色球若干 白色球若干 纸箱一个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中奖了吗?前两天我去买东西,遇见超市搞抽奖活动。抽奖规则很简单,就是摸球,摸到绿球有奖,摸到红球就没有奖。商家会怎样放球?为什么?如果你是顾客,你希望商家怎样放球?为什么?

师:其实,中奖率高低与可能性大小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可能性大小这个问题,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找到抽奖时中奖率低的真正原因了。(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回顾梳理,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情境图,根据教材中的四幅图回答书中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2.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也有很多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同学们能举例说说吗?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汇报。

预设

生1: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生2:人不可能长翅膀。

生3:时间不可能倒流。

生4:妈妈今年可能会带我去外婆家过寒假。

生5:明天可能会下雨。

生6:小鸟不可能在水里游。

……

(3)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要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请你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现象或事物。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我在盒子里面放了10个红球、8个白球和4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小?请同学们根据以前的学习分组讨论。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汇报。

预设

生1: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盒子里红球的数量最多。

生2:摸出绿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盒子里绿球的数量最少。

(3)提问:现在老师想让摸出绿球的可能性变大些,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变小些,你有哪些办法呢?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 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首先,建立四人小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一项。扮演淘气的同学说;我喜欢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同学说:我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让四个同学猜猜,他们可能是哪个小组的,并说说理由。

二、引导学生利用表格。

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推理判断。

因为三个人分别参加其中一项,而淘气已经在航模小组,所以笑笑只能在足球小组或在电脑小组,可是笑笑不喜欢足球,所以笑笑肯定在电脑小组。剩下的小明只能在足球小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把推理过程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

1. 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实验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好统计。实验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

2. 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教师要把该题变成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先指导学生制作转盘,再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践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可能性教案 篇3

在听完“可能性”、“认识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这节“观察物体”之后,我有些话想跟大家说一说。刚才的这节课引发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节课:观察物体。我的那节课设计得没有刚才这节课这么饱满,这么丰富。当时,学生也是分成四人小组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着一些物体让学生画,听课的人也很多。下了课以后,听课的老师对这一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或者说是冲突,有一位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节课是数学课还是美术课?你的课乱糟糟的,像什么?

把当时的情形与今天的课作一个比较,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成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法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像“观察物体”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课例,但是,有人认为它不是数学。我们这套新教材有很多课,像观察物体、设计图形等,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课是教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数学可以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是单一的计算加证明。《标准》对原来的数学知识删减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更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机会。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这节“观察物体”课,学生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到处巡视,但是学生是不可以动的,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课时小手背在后面。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哪些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当把它淡化?《标准》颁布之后,随着大家的讨论、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个幸福的学习数学的环境。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今天这三节课,由于三位老师的辛勤劳动,使我们觉得有所感悟。这些课都是研究课,不是评优课。既然是研究课,有一个片断也好,有一个话题也好,或者积极的地方也好,不足的地方也好,只要我们因此有所感悟,就说明我们老师的劳动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有创造性的。应该看到,现在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再沿用我们那时的模式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这是过去的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信息时代,再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所以,《标准》中非常强调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过去我们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今天我们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社会化的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一个方面。

我们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如何处理呢?不同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新大纲写得非常清楚:教师是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等等,定位很多,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这三节课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正是由于这种转变,我们的'课堂开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这说明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了。首先喜欢上课,才能喜欢学数学。这三节课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体现了我们一再强调的现实性,这个现实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现实,而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这个现实既有与我们成人相同的,也有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的,如童话故事、游戏等等。在“可能性”这节课中,学生做了很多游戏;“观察物体”中,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看到了茶壶的哪个方位。这些游戏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有时就像玩耍似的。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要老是谈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规范为一个词,叫课堂生活。如果我们用课堂生活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的话,传递给学生的东西就会更贴近他们的现实心理。

这三节课,老师都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在传统的教学中,万以内数的认识讲完以后,再讲多位数的读写,老师就会觉得没有什么讲头,学生跟着老师学,跟着老师读就行了。从“认识更大的数”这节课可以看出,郭老师在设计上很动了一番脑筋,让学生去读数,去分级;在感受大数时她也创设了很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想一想,你是怎么读的?怎么能读得更快?“可能性”、“观察物体”两节课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你去想一想,他是站在哪个方位上看到的?再想一想,如果要求一个黄球也摸不到,应该怎么设计?在低年级时就给学生这么多主动探索的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可能性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用分数表示。

2、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同学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白球1个、黄球3个、红绿两种颜色的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述、情境:庆“庆六一”联欢会,教师要求每人都要扮演节目,节目的形式有:唱歌、跳舞、相声、小品等。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小华在抽签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让我抽到唱歌……

2、讨论:小华肯定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

[点评]:给同学发明机会留有空间,让同学开动脑筋,捕获生活中的现象,将所学的知识和同学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一情境,是同学经历过并且有体验,所以他们知道小华有可能抽不到唱歌,有可能抽得到,但抽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这些签中只有一张签是唱歌,这就自然引出课题:可能性大小。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学习(板书)可能性大小。

二、实验探究

1、摸球活动。

活动规则:准备3个黄球,1个白球,球的大小一样,放进袋子里,搅拌一下。

(1)同桌活动。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个球,然后把摸出来的球放进去,搅拌后再摸第2次、第3次……填好摸20次的统计表(可用“正”字)。

(2)同学分组活动。

(3)观察:第一次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一样吗?

(4)四人一小组活动,填好摸40次的统计表。

(5)观察讨论:汇总后的`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接近?

(6)小结:摸的次数越多,结果与预测结果越接近。

[点评]:这一活动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学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2、练习教材89页中的1—4题。

(1)同学独立考虑,进行练习。

(2)集体交流,讨论学习情况,并说明你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1、在一个正方体中标出1、2、3三个数,符合下面要求:数字1和数字2的可能性都是1/6,数字3的可能性是2/3。

2、摸奖活动。

(1)盒子里有4红、2绿,两种颜色的铅笔,要求先说出你想摸一支什么颜色的铅笔?可能性是多少?然后到盒子里摸,假如说的和摸的颜色一致,就可以拿走这支铅笔。

(2)盒子里有红色、蓝色、黑色三支一样的笔,假如随意拿出2支笔,可能出现多少种结果?

[点评]:这是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富有情趣和挑战性,为同学提供充沛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

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同学的学习过程,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同学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同学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