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1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本次学校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对新时期的师德师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这两天的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本人这两天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三、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桶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已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教师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老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2
两三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与广大试验区校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课程改革按计划稳步实施,确实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眼下的课改科研“成果”大量呈现,大有泛滥之势。
笔者曾听到一位校长抱怨说,他们学校有一个20xx年XX月省级立项的课题,到20xx年XX月就要求上交阶段性科研成果,而实际上这项课题尚处于准备阶段。因此面对上交的课改“成果”,只能应付了。这位校长专门安排几位老师“造科研成果材料”从网络等渠道编制各种规范、总结、制度,然后进行“拼盘改装”后上报。“这种注水的成果或许还能评上个什么奖项”,这位校长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
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改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成熟健全。因此,教育者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态度,本着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任的精神,在课改实践中探寻教育规律,切实把有值得推广价值的经验展示出来,千万不要让“科研成果”泛滥。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履行好领导职责,认真督导监控基层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要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监控程序,为学校课程改革创造必要的宽松环境。要深入学校,认真总结课改经验与教学模式,悉心指导学校从实际出发,改善工作,严防科研成果“造假”、“注水”等不正之风的.出现。
其次,有关业务部门要重视实效。各级教学业务部门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对学校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引领和提升作用。因此,业务部门要深入基层,了解课改一线的情况,不能盲目地搞各种科研成果的评定,否则会助长学校急功近利之风。
第三,基层学校在推进课改中,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踏踏实实地搞好教学研究。学校要创造不错的教育科研环境,通过制度化规定,使学校教师能积极参与到实际的课改中去。教师要有反思精神,从自身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与自身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要带着研究的眼光,立足实际,通过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提升学校课改的成效,提升利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3
教师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个人年龄过度期间的桥梁,是一个人性格变化期间的一种抚慰,一个教师除了具有大爱之心,还需要保持极大的耐性和非凡的驾驭才能,方可胜任。 师德师风关系到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技能,没有大爱之心的教师或者教学水平低下的人不能称之为合格教师,所以对师德的评价是对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或者是教师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最基本的评定,师德,是教师自身修养的一种综合,热爱教育,忠于教育是师德所有重点中的最起码要求,师德不等于爱,师德大于仁爱,仁爱太过宽松,而师德之爱往往苛刻,师德之爱往往会针对学生的弊端进行某种修正,在不影响学生大的发展前提下,给予某种人性化的惩戒,此为师德。
师德以育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生存基本为目的,对学生进行人性化培养的所有行为。师德存于教师心中,存于大爱之间,视生如子,视生同等是师德表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师德不是一种口号,师德也不是浮于表面的'草芥,师德是有力量的,是有某种具体行为的一种综合。师德之重重于山,师德之深深于海。师德的神圣之处也在于此,具有师德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前提,为师者、勤,为师者、累,为师者、苦,就当前形势而言为师者、难! 笔者认为,师德的优劣实际上是教育成败的最基本要素,一个教师要具有很大的责任心,要具有付出的无私之心。师德的优劣决定了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往大了说,是一个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行为约束力的一种警示。
师德的培养与存在是针对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师德具有不普遍性,因为每一个教师对师德的理解不一样,师德也可以理解为某一个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某一种应对措施,学生有勤有懒,教师的师德在针对性上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师德又可以说是教师针对学生所有个体的单个行为的综合,师德的建设是强化教师基础的最必要条件。
师德建设固然重要,师风的建设也必不可少,一个学校、一个学府、乃至于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师风的精彩最终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师风之意,在于师,师者、范也!教师风气决定了一个教育实体的兴衰。善于投入、敢于投入。无保留地投入和鞠躬尽瘁都是师风建设中所标榜的楷模,师风纯正,师风婉约都可以成为教育成功的途径,但就笔者认为师风的建设不是教育个体的塑造,而是一种学术气息的造就。对于教师而言每个人都是精英,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但是师风的培养不是单个人的一腔热血所能形成的,师风的好与坏实际上是由学风的浓淡体现出来。没有了师风,学风就无从建立,师风的醇厚直接影响到学风的淳朴,而淳朴的学风又恰恰是莘莘学子们日后成功的最稳重的馨石。所以一个学校一个学府,教师的风尚、教师的气度,会影响一代人的抱负和志向。师者,范也!或者说某一个经济实体或者某一个集团,造就一个好的楷模或者先进也是企业优越感一种表现或者对企业员工的一个深层次的教育。
师风取决于师德,师风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师德是基础,师风是凸于师德的“上层建筑”,师风与其说成是一个集体化的表象,倒不如说成是每个教师优点的集中展示。师风具有地域性、客观性。也具有片面性。所以推崇师风也就是推崇什么样的教育风格。
师风讲究淳朴厚重,弯下腰来,诠释学生,以生为本,以生为荣。师风淳朴,师生互勉,此也是教育成功的典范。学生的义务是学习,老师的义务是授业,所以师德关键,师风也至关重要,师德造就师风,师风反映师德。师德师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春回大地,绿意回浓,一棵棵幼苗在吐蕊伸枝,我们作为园丁,应本着因势利导、因才而育的原则,从幼苗的根部开始注意起,一直到幼苗的顶端,防虫防蛀,修枝剪叉,用我们的身心投入在园丁这个神圣的事业之中。相信;“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4
早在几年前就对王平老师有所耳闻,曾经还在电视上看到过报道王平老师的相关实际事迹,今天更是有幸听到王平老师的精彩讲座。她的讲座朴实、有趣,紧紧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向我们传达师德师风相关信息,从而也让我受益匪浅,要想做一名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老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责任感,对此我深深地感受到: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更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要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不断地学习,积极地学习,虚心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不断开辟新教法。 四、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我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