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 篇1

《桥》这一课,讲述了面对洪水来临村里的老党支书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村民有序上桥,并让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回想自己刚拿到课文时和语文教研组老师一起研究,觉得文章中的这个老支书真是一位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好支书。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后来同组的魏延芳老师先在五⑴班讲了这课,他在讲课中让学生先找描写洪水大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老汉的言行,朗读课文。听课后,我想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设计了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用──标出;然后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一个大问题。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备课中,我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假装学生的样子画一画,答一答。有时还故意答错问题难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我怎样引入等。总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

可是自己在备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疑问。对于文章的结构,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惊感叹的效果怎么能自然的引到课文中,以及关于洪水的小录像片什么时候用最好都还没有想的很明白。课上,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研读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结合洪水的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村民们在洪水来临时的惊慌表现,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说说,逐步深刻地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如学习环境描写时,引导学生发现短句、比喻、夸张、拟人的.好处;老汉与儿子的关系,感受设置悬念;在课文的主要内容学完了之后,进行归纳总结表达方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运用修辞;在深化主题,理解作者为什么以桥为题目后,归纳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要“以读促写”,因此,在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感动人的事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个故事,这也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联系起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读的较少,而我自己讲的较多。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课堂记律较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先维持课堂纪律,因为只有纪律好了学生才能听得进去,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先把课堂纪律维持好之后再讲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 篇3

以前很排斥上公开课,觉得把自己摆在台面上,供别人评议,很不自在,所以每次抛头露面的事,我都退避三舍。后来,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速度缓慢,教材解读、课堂操控能力呈原地踏步的趋势,终于意识到公开课的重要,也喜欢上了公开课。虽然每次讲课前还会绞尽脑汁、惶惶终日,但每次反思总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课堂上把控力增强了,状态变好了,教学设计有自己的想法了,能做到“一课一得”,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兼顾了。

学校最近举行“语文主题学习”展示活动,经过备课,我今天完成了《桥》这一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比较成功,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开课伊始,我抓住课后提示语: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多处关于暴雨和洪水的描写”将课堂焦点迅速集中到了“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的呢?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一具有语文意识的教学内容上来,通过描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中,我以读为主,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简短有力、拟人、比喻、反讽这些修辞手法,过程处理得当。

二、在突破重点内容时,我以生为本组织教学

以“这样肆虐的洪水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形象?”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回答,导致学生回答的顺序比较杂乱,虽然他们每次回答的很精彩,但是我没有足够的课堂把控力,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起到引领着的作用,比如在学生说到老汉对待小伙子的两个场景时,我应该恰当介入,引导学生抓住洪水的变化:老汉揪出小伙子时,洪水已肆虐到什么程度?当洪水没胸深时,老汉又是怎样做的?从老汉的一“揪”一“推”中,让这个人物更丰满起来,感受老汉平凡中的不平凡。在最后升华主题时,学生点到了课题“桥”的两层含义,这时老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桥”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老汉人格的伟大,做法的可贵。

三、主题链接的过程中,我提出了小小说的写作方法:

语言简短、环境烘托、结尾巧妙,从而与主题丛书《交接》进行语用点链接,遗憾的是未将写法提炼在副板书上,只是一语带过。学生主题学习时间太短,后期还需要进一步精简课堂容量。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一堂课结束了,但反思永无止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 篇4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