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散步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亲情
我们的父母为了抚育我们成长,为了生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和劳动,有道是,没有衰老的残酷怎会有青春的亮丽?父母终有衰老的一天,孱弱的身躯再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作为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莫怀戚看他们一家搀扶母亲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大屏)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学生初步感受亲情。
⑴标出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抢答文中六要素。(大屏)
3、自读课文,理解亲情;另拟标题,说明理由。(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准备事物鲜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手握鲜花到讲台回答。)(大屏)
4、请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适的修饰“帽子”。(指名回答,大屏)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学生自己找出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读一读。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大屏,指名答)
四、小组讨论问题: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五、小组合作,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师通过大屏点拨。(大屏,指名答)
《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师:提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每组推荐组长发言、点评)
1、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2、明确:人性美,亲情美如:和睦温馨美
如第四段,齐读体会指导朗读(大屏)
为什么美在写景?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
有,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大屏)
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要珍爱生命
菜花桑树鱼塘(第七段热爱生活)指导读(大屏)
小结:
所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语言朴实美,特别是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板书:人性美、景物美、语言美
幻灯展示:教师示范语言对称美,将书写美结合,并由学生抄写积累
小结:
《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六、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大屏: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尺水兴波?借景抒情)
师过渡语: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七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联合国会议中达成共识:拯救21世纪全人类最好的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当中那里才是全人类的希望,因为它符合人性——人类的天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可把人类带到和平、幸福、安乐,21世纪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孝悌”排在了首位,可见,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意义深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听歌曲感悟亲情(大屏)
散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引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看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一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真美!就让我们在这春天的美景中散步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特别要把读重音的字词在下面做标注。朗读后思考两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会读了吗?
检查生字词:分歧qí蹲dūn下熬过ao霎时sha粼粼lin
(四)归纳主要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多媒体展:散步
(小)事件——(大)主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浓浓亲情:尊老爱幼
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责任重大:整个世界
“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深入阅读,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品味这篇文章清新、质朴,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语言。
多媒体展示:把这篇散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字词句找出来,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地方打动了你?
师生交流,品味语言
重点: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儿子和母亲为什么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母亲养育我,她老了,赡养她是我的责任;儿子是祖国的未来,养育他也是我的责任。其实这句话强调了我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哲理。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怎样朗读这段呢?又有柔情又要厚重,重音要读出来。
(三)归纳品味语言的方法
我想通过刚才的品味,同学们应该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了吧?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呢?
关键的字词句、句式、修辞、标点符号。
四、推己及人,感受亲情
(一)说一说你的亲情故事,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
(二)最后让我们用一首歌表达对的父母的感恩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⑴扫除字词障碍。
⑵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⑴ “我”劝母亲散步;
⑵全家一起散步;
⑶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
⑸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⑴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⑵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⑴ 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⑵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教学设计 篇4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