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数有:40 80 120 ,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30的倍数:30 60 90 120
40的倍数:40 80 120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
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
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生:60的倍数有:60 120 180;90的倍数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
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
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找最小公倍数
4和8 5和10 6和15 6和9 4和5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4和8你们怎么找得这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①: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②: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10,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③:4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它们的乘积。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与练习,我们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且发现了一些特殊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最大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学起来比较枯燥。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借鉴,让学生借鉴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开课,我就通过情景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解决蜜蜂回巢的问题中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呈现出找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出各种方法的优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然后变换情景中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寻找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探索求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评析:本节课虽是概念教学,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得生动有趣。
1. 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最小公倍数”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似无多大联系,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调整,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信息,从而构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课堂。先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借助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数学,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特点。
2.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如,在获取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征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景,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解决,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初步获得所学知识后,教师又巧妙地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从中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数。(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董惠平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唐忠亮 吴颖昕 王婷)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3和75和9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 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学会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与态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具、学具: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个坐车的信息,请看:(电脑显示)
人民公园是1路和3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4分钟发车
一次,3路汽车每6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2、看到这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请看:
出示例1:请顺次找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
师:齐读题目。
师:好!下面先自己找,找完后小组交流,看谁找得最快、最准确、用的方法最多。请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师:谁来汇报4的倍数和6的倍数有哪些?
你是怎样找的?
你们都同意吗?
师:谁还有不同的找法?
(电脑同时在数轴上显示:)
板书: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师:非常聪明,找倍数的方法有:
A:原数分别乘以自然数1、2、3、4、5......。
B:连续加上原数的方法。
C:在数轴上找倍数的方法。
你认为那种方法找倍数较快,就用哪种方法找。下面仔细观察4的倍数和6的倍数(指着4和6倍数和数轴),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12、24、36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电脑同时把它们变色、闪动。
师:你们同意吗?
师:对,12、24、36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所以这些数是4和6公有的倍数。
板书: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师:就这几个吗?能不能把4和6公有的倍数都说出来?为什么?同位互相说说。
(不能,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它们公有的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师:个数是无限的。怎样表示呢?(用......,在电脑加上......);
师:把这句话自由读一遍。
师:说得好。请观察(显示)这两组数,按这两个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思考:①、两组数分别是谁的倍数?
②、这两组数有没有公有的倍数?如果有,请找出来。
电脑显示:3、6、9、12、15、18、21、24、27、30......
5、10、15、20、25、30、35、......
电脑显示:3的倍数。
5的倍数。
(15、30......)变色,闪动。
板书:3和5公有的倍数有:15、30......
师: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大家都会找,三个数公有的倍数你们会找吗?
师:请看(电脑显示):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33、
36、39......。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
9的倍数有:9、18、27、36、45、54......
师:请把3、6、9公有的倍数找出来,找到后请告诉同桌。
(18、36......)变色,闪动。
板书:3、6和9公有的倍数有:18、36......
师:两个数有公有的倍数,三个数也有公有的倍数。这些公有
的倍数叫什么?其中最小的又叫什么?
请大家打开课本71页,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看课本是怎样说的?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师:齐读一遍。
师: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公有的倍数,其实就是它们的公倍数。(电脑显示)
师:同桌找出这三组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12、15、18闪动、变色)
师:这些最小公倍数你是怎样找的?
板书: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师小结上面找倍数的方法,加深印象。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几个数有最小的公倍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因此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师:我们已学过用图表示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也可以用图来表示几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请看电脑:
4的倍数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
4和6的公倍数
引导:(指图)12、24、36这些数既在这圈(4的倍数),又在那圈
(6的倍数),所以这些是公倍数。
回应:刚才那道题(显示),你有正确的`答案吗?为什么?
(因为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质疑:刚才学习了找最小公倍数,其实你们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过渡:刚才学习得很好,下面我们根据这三个思考题(显示),四
人小组讨论,完成这些题目,完成后小组交流一下,你发现
了什么?
思考:
①、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找最小公倍数的?
③、通过找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1、1)、2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
2)、8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
3)、12和36的最小倍数是
2、1)、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
2)、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
3)、3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思考题?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贴出规律。
师:齐读一遍。
游戏: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特殊数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下面我们
就用这个知识来玩一个游戏。
1)、老师出一组数,你们找出他们的最小公倍数,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卡片:2和5、3和6)
2)、同学们反应真快,同桌之间也来玩。一人出题,一人出答案,相互进行。
师:这个游戏下课后可以继续玩,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玩;这个知识在生活中也应用很广,请看:
从今天开始,小明的妈妈每工作2天休息一天,爸爸每工作3天也休息一天,爸爸、妈妈第一次同时休息要经过几天?(12天)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师:同意6的请举手,同意12的请举手。
师:究竟是6还是12呢?大家讨论。
师:请看电脑老师。
出示辅助图:
代表工作,代表休息。
爸爸:
妈妈:
师:那个对呢?为什么?
三、社会调查,渗透思想教育: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发现还有哪些有应用最小公倍数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到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例2。
2、第75页第3、7题。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小公倍数 篇4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