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读后感

多美网

2025-10-17读后感

欢迎阅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1

《草房子》是一部文笔很优美的小说,讲述了发生在60年代初一个水乡小学生动有趣的事,人物有眉目清秀的纸月、调皮可爱的桑桑,还有个性十足的秃鹤……故事情节使人回味无穷。

在《草房子》众多人物里,最特别的就是秃鹤了。秃鹤是一个秃头少年,家里非常穷,12岁才上起了小学,由于有残疾,在同学们中显得与众不同,于是成了许多同学嘲笑和取乐的对象。秃鹤没有低头,开始捍卫起自己的尊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反击对他轻慢侮辱的人。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秃鹤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从不在别人的挑衅面前低头,也没产生自卑,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对他的挑衅。我认为在秃鹤有意给学校体操汇演制造“混乱”后,师生们不应该对秃鹤冷落和排斥,应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是不是让秃鹤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此时的秃鹤很会把握时机,在全校师生对他冷落时,看到学校宣传队排练戏的主角—“秃头连长”没人演。于是,踊跃自我推荐要试一试,没想到还演得很出色,最终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扬。他那认真而又诙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作者把每一个故事叙述的活灵活现;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油麻地春、夏、秋、冬的景色描写的优美迷人,使我感到如临其境,不由自主地钻了进去。作者还写出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把看似平凡的事情写得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以聪明顽皮桑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写了九个悲喜交加的动人故事,让生活在舒适环境的我们,体验到六十年代儿童是怎样的生活和成长,体会到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警示我们即使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也要刻苦努力,不然,就会荒废学业和人生。故事展现了真诚团结、不畏艰难、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也与人类自强不息、开创未来的文化精神息息相通,让当今的少年儿童知道,时刻都要坚强刻苦,最终才会成功。

我想对大家说:“逆境出人才,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成为国家的栋梁!”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2

书中,桑桑是一个聪明、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做出奇怪的事情来。比如用自家的碗柜做鸽子的家、把蚊帐做成鱼网、夏天穿着大人的棉袄做莫名其妙的动作、瞎唱一些乱七八糟的自编歌、把爸爸年轻时得到的笔记本当什么来用……然而,每次被妈妈训责以后,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却又犯了,母亲的责骂简直对他来说没有一点效果。桑桑他们班的班长杜小康,家里的条件本是油麻地小学还算富裕的,可是因为家里的突变,使他不能上学,而要离开油麻地,去400公里以外的地方养鸭……在杜小康走之前,他撕心裂肺的喊声:“我要上学。”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当时,他哭了,我也哭了。而且,杜小康还是一个很诚实敢作敢当的孩子。有一次,他和桑桑在稻草堆那边玩火,结果起火了。当桑校长问是谁干的的时候,杜小康和桑桑都在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杜小康承认了错误。就因为这桑桑回家后被他的爸爸—桑校长打骂了一顿呢……陆鹤因为没有长头发,被大家称为“秃鹤”,经常被大家笑话。但是,他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上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认识了许多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看到了令人落泪的真情;我明白了同学之情应该互相帮助;我知道了师生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3

草房子里有陆鹤、自学成才的纸月、杜小康、阴谋诡计的桑乔、倔强的细马等,其中还有男主人公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的爸爸是一个猎人,直到25岁,才读了一年的书,由于桑乔热爱读书有时竟忘了自己的身份是猎人,最终被提升为油麻地的校长。

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和白雀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伤,残疾男孩对尊严时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是杜小康,他住在油麻地。他们家是一个富翁家庭,他家有着一个杂货店。可是谁知杜小康的爸爸为了钱,在酱油、酒、醋里加了不少水。被一个人发现了。可是杜小康的爸爸还想继续经商,便去进货,可是在航海时,发生了一次事故,使他们家破产了,反而欠了别人的债,杜小康见了这件事,忍痛停了学,跟随着父亲一起去放鸭,可是杜小康虽然被迫停学了,但他的心还是放不下读书。竟偷偷溜进学校,趁同学们都不在教室里,偷了一个女孩子的课本。可是他的行为被他的死对头桑桑发现了。有一次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便不怕出丑,在校门外卖各种各样的东西,可是生意并不是太兴旺,每次第一个买他东西是同情他的桑桑。年纪轻轻的杜小康,为了替家中还债,挑起了家庭的负担。

《草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陈思旖

读完《草房子》这本书,那金色的草房子,静静的河流,苦苦的艾叶,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顽皮的桑桑,自尊心强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心地善良的白雀,柔弱文静的纸月,执着善良的细马…… 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

主人公桑桑,一个六年级时转去油麻地小学的纯真,顽皮的孩子,在与油麻地的孩子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令他难忘、快乐的事,同时也明白了很多让人深省的道理:不幸的杜小康与灾难作斗争时的坚强和人生必有的悲凉;细马内心无比的善良、细腻和他对尊严的执着;秦大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展现的无私、伟大……

在这个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秦大奶奶了。她的顽固和对那块地的执着,让别人十分讨厌她。在别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可恶的老太婆,油麻地小学的一个污点。由于她总是在学校里搞破坏,人们更讨厌她了。然而,在百花盛开的春季,她救了因贪玩儿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的精心照顾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拐杖赶走闯进学校里的鸭子,用手关孩子们没有关的窗户……甚至对她那块几十年前就“属于”她的的也不那么执着了竟提出了要主动搬出校园的要求!最后,她只是为了学校里的一只南瓜,不小心跌入水中,就再也没有醒来。

是什么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让她为了一个南瓜而不顾自己的生命?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桑桑对她那纯真的爱,也是全油麻地人对她的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关怀、淳朴,和秦大奶奶对人们的感激写下了秦大奶奶舍身“救瓜”的伟大事迹,也录下了秦大奶奶,让油麻地人无法忘记。

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不能忘记爱,不能停下脚步,更不能放弃去追逐希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面呢?《草房子》这本书里便给了我们答案。油麻地小学四周环水,是一色的草房子。它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来盖成的,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又是凉爽的。 就在这唯美的校园里,男孩桑桑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发生了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其中有光头陆鹤从自卑到自信、美丽而懂事的纸月、倔强的细马、杜小康家从富有到贫穷仍然努力学习、白雀和蒋老师的爱情、秦大奶奶为了学校里的一个南瓜去世让活泼的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其中,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人是杜小康了,他的爸爸原来是做生意的,家里很富有,后来由于他爸爸喝了酒行船,结果人、船及船上的货物沉人河中,从此他们家一贫如洗,家里能卖的全都卖掉了,杜小康从此被迫辍学跟着父母四处奔波,但杜小康是多么希望能上学,为了不落下学习,他甚至把别人的书偷过来看,每天到了学校躲在窗台下边听老师讲课,他是多么渴望学习。在家里杜小康还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父亲病倒了的时候,他撑起小船离开油麻地为父亲治病。 想想现在的我们,上学有父母接送,到了学校有老师的关爱,回到家父母还不让做任何家务活,我们有多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的学校各项设施现代化;我们的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呵护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父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小说中的同龄人相比难道我们还不应该更加地努力学习和感恩吗?碰到困难,就更应该勇敢去面对。 草房子的确是一部让我们催人泪下的好作品,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书页翻的真快啊!送走了小学三年级,一转眼便迎来了四年级的学习生活。

新学期开始后,我每天一做完作业,就去图书店“啃书”。到了书店,我便毫不犹豫地拿起曹文轩伯伯写的《草房子》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孜孜不倦地咀嚼着书中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吸引着我爱不释手。

《草房子》这本书中的文学精华满山遍野,遍地开花:善良,尊严,顽强,勇敢,淳朴……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杜小康了。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由于他家的商船沉没,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跟着父亲放鸭子,在学校门口摆地摊,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困难面前显得格外勇敢和坚强。这种永不言弃,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不禁想起了今年高考失利的学生,有些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匆匆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田地里没有辛勤耕耘,所以才不会在高考的季节里收获硕果。这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和杜小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都是生活的弱者。

通过读《草房子》这本书,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不能退缩,要满怀希望,微笑着面对生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