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 篇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比的意义
﹙2﹚化简比
2、原型:
﹙1﹚分别画出5厘米和10米长的线段。
﹙2﹚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3﹚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它是在地图上爬的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10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
师:由于你们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不一样,所以画图时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1)阅读课本53页上面的内容
(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
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和1:200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让生说出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千米。﹚
﹙2﹚出示:机器零件图
说出图中的2:1表示什么意思。﹙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
师:像1:100、1:100000000、2:1…这些比例尺有个特点,前项或后项都是1。为什么不是2或3或其他数呢?﹙生…﹚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
﹙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市地图
让生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
过渡: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师板书例1。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50千米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量时,50后面应补5个0
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3)比的前项为1。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比例尺,还知道了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那你知道怎么算比例尺吗?
4、完成53页“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小组内交流做法。
全班交流,总结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位置不要写错;前后项单位名称要统一;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是1的比。﹚
(三)训练与应用
1、我会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尺子。﹙﹚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80倍。﹙﹚
﹙3﹚比例尺的后项一定比前项大。﹙﹚
2、完成练习十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十第3题
学生完成后,让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观察这个比例尺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四)小结与提高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
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
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过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出示例1
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三、组织练习
1. 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 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
(2)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比例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
生:以一当十。(指名回答)
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 意义构建
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4:3。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 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8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8米、宽6米。”
(3) 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
让生自学课本第30页什么是比例尺?
集体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实是一个比,注意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生说出自已画的两幅图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计算的。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比例尺。
2、让学生议一议可以怎样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义。
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多少?(注意单位要统一)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把图上距离扩大多少倍就是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把实际距离缩小多少倍就是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相当于多少份?实际距离相当于多少份?
三、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 ∶200 ( )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在学生计算之前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回忆比的意义。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 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4、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1至5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买了一个长5米的家具,请同学们算一下在客厅中能放得下吗?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四、课堂小结
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比例尺了吗?如何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呢?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以一当十
比
学生的图 1:100 或分数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贴) 1:200 或分数 前项一般为1
(强调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3、师出示准备的地图上不同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义,为后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做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