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欢迎阅读中班科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标志,学会看标志。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

活动准备:PPT课件礼物--机智豆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师:看好标志别走错,向羊村出发,小汽车开开,小汽车开开,第一个标志出现。

提问:第一个出现的标志的什么?

幼儿:不能拐弯的标志

师:有多种转弯,不能左转弯,不能右转弯,这个标志是什么?

幼儿:不能左转弯

师:怎样看出不能左转弯的?

幼儿:有一个箭头,还有一条红线

2、继续走,出现停车场的标志"P",引入主题,准备进羊村。

二:基本部分

1、大屏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标志

提问:我们去肥羊村找谁?

幼儿:沸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喜洋洋

2、走进羊村大门,上面有一个喜羊羊在迎接大家,还有三个字"欢迎你",让幼儿认一认。

3、喜羊羊是一只最爱动脑筋,最机智,最灵活的羊,它给小朋友们设置了一点点小难题,让幼儿观看大屏幕:

提问:大屏幕中有什么?有几个标志?

幼儿:标志、五个标志

4、师:谁能认出、说出屏幕中的标志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五个标志全部答对,就能进入羊村,依次了解图片:

(1)第一排的第一个是--无障碍通道

在哪见过?--路上、楼梯

(2)第一排的第二个是--扔垃圾的标志

在哪见过?有什么形状的垃圾桶?(圆形的、还有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环保垃圾箱......)

(3)第一排的第三个是--餐厅

在哪见过?--公园里、公路上、

(4)第二排的第一个是--公共电话

幼儿:忘记带手机或手机没电的时候

(5)第二排的第二个是--公共厕所

三:顺利过关,进入羊村,让幼儿观察

1、师:在羊村里看到了什么?

幼儿:好多标志

2、师:有什么标志?

幼儿:我看见了--不乱扔垃圾的标志、公共厕所的标志、公共电话标志、餐厅标志、无障碍通道的标志

3、师:除了标志,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看到了医院、小树、房子......

4、羊村的小羊们为自己建了很有特色的家,数数看,有几幢?幼儿:四幢

5、小羊们知道我们要来找他们,所以藏起来了师:让幼儿观察一下四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1)红色屋顶,红黄相间,有烟囱的家去看一看是谁的家?先往上面走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美羊羊的家

师:美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扔垃圾标志的旁边

(2)红色的屋顶,红色的烟囱,红色的门,红白相间是谁的家?中途经过了哪里?

幼儿:经过了医院、餐厅

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沸羊羊的.家

师:沸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沸羊羊的家在餐厅的旁边

(3)红色的屋顶有气球是谁的家?

幼儿:咚咚咚,有人吗--懒羊羊的家

师:懒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懒羊羊的家在无障碍物通道的旁边

(4)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喜羊羊的家

师:喜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喜羊羊的家在公共电话亭的旁边

四:羊羊们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机智豆,分给幼儿每人一包,让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志?

幼儿:循环标志、质量安全(在大屏幕中出现)

师:循环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回收的

师:质量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放心买来吃的

五:活动延伸

一起去草地上和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做游戏,下次还可以找村长、暖羊羊玩。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发现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2、能用“↑、↓”符号记录结果,表示上浮与下沉。

3、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糖、盐、味精、土豆、贴有红黄绿线的'一次性透明杯子、记录纸、铅笔、《土豆宝宝历险记》(课件)、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激发兴趣

1、出示土豆:这是什么?(土豆)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并验证:猜猜土豆掉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说理由。

3.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讨论:你认为白哥哥可能是什么东西呢?

二、共同实验,积极探索

(一)实验一:三种不同材料操作

1.介绍实验材料并交代实验规则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4.实验总结:糖水和味精水都不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水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二)不同盐量再次操作

1.出示不同含盐量的两杯水进行实验提问:是不是土豆放在盐水中一定会浮起来呢?

2、出示两份不一样多的盐,幼儿做实验,观察并记录。

3、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拓展幼儿经验。

1.出示“死海”的图片并提问: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在很多很多得盐水中人能浮起来吗?

2.观看介绍死海的视频。

四、活动延伸:

1.如果不同大小的土豆块放在盐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到底结果怎样,现在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嘴巴特征的欲望。同时,把爱护动物的情感贯穿于活动中,让幼儿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嘴巴,简单了解其不同特征。

2、针对幼儿对动物的喜爱,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知识的欲望。

3、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嘴巴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回家观察鸡、鸭、猫、兔,并记住这些动物嘴巴的特征。

2、老师准备鸡、鸭、猫、兔的图片和它们嘴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我采有游戏的方式欢迎四位小客(鸡、鸭、猫、兔)的到来,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教学活动。

2、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嘴巴。然后老师引导幼儿帮它们找嘴巴。

4、逐一出示动物嘴巴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嘴巴的形状。再让幼儿说说这些嘴巴各是什么动物的嘴巴。

5、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找相应的嘴巴,并贴上去。同时告诉幼儿,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6、在老师的示范下,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编儿歌——《嘴巴歌》 。

老师编儿歌:小鸭小鸭嘴巴扁,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再鼓励幼儿给小鸡、小猫、小兔仿编儿歌,如:小鸡小鸡嘴巴尖,叽叽叽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嘴巴长,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兔小兔三瓣嘴,蹦蹦跳跳蹦蹦跳。

二、活动结束

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活动。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其它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因为本次活动内容,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比较喜爱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言,抢着说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什么动物,抢着给动物找嘴巴,抢着上台给动物贴嘴巴。编儿歌时,小朋友们积极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的示范,仿编儿歌。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楚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引导,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完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