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欢迎阅读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4班数学。3班46人。4班45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96.5。其中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材内容:

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七、找规律(5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4)班和(5)班的数学。一(4)班的学生人数是58人,一(5)班的人数是60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名,留守儿童就有11个,都生活在农村。一年级的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四、五个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图形的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忆、类比和有条理思考的思维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开展课前5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加强培优辅差,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 15课时 第1~4周

2、位置 7课时 第5~6周

3、认识图形 6课时 第7~8周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课时 第9~10周

5、认识人民币 3课时 第11周

6、认识钟表 4课时 第12周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7课时 第13~16周

8、分类与整理 2课时 第17周

9、总复习 6课时 第18~19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1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