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多美网

2025-10-15读后感

欢迎阅读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篇1

在大家都交了作业的当天,我这胆怯症加拖延症患者意识到必须交作业了。早就读完了《台北人》,无奈语言匮乏,不知如何下笔。

对于白先勇先生,我之前了解甚少,除了知道他对《红楼梦》颇有研究以及是名将白崇禧之子之外,其他一无所知。拜读完《台北人》,首先能感受到白先勇先生是一位极其重情重义之人,有着强烈的情感的写作者,才会有如此深情厚谊的故事。“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白先勇在扉页如是说。故事里的人物在时代裹挟中前行,都经历了时代变迁,大起大落,有多少人物,就有多少段物是人非的曲折。也许是阴阳两隔,也许是两岸相隔,也许是得失落差……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一个个故事里的境遇与情感的变化着……从故事里,看到了那段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人物的悲喜。

白先勇的每个故事里都有主人公今非昔比的惆怅,并且善于抓住女性的心理活动,有着《红楼梦》里的语言风格,细腻婉转,比如《游园惊梦》里的钱夫人,钱夫人坐计程车到窦公馆,闻到桂花的香气,看到窦公馆里的奢华,见到昔日姐妹的穿戴,包括多次描写蒋碧月那一双戴满了扭花金镯子叮当作响,无时无刻不撞击着钱夫人的尊严。一边赴宴,一边回忆曾经的自己,现实与往昔交错,仿佛真的是《游园惊梦》,亦真亦幻,沉浸其中,不愿醒来。从前出手阔绰的钱夫人为窦夫人办过生日宴,到穿着旧料子做的过时长旗袍赴宴;从前嫁给了将军做夫人的风光,到如今只能蜗居台湾南部的凄凉;从前大家赞赏的女梅兰芳到如今嗓子不能唱了,钱夫人的这一场游园惊梦,彻底的黯然神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在夜巴黎的最后一夜,回顾了自己前半生的得意与失意,自己的命运与生命中几个男人息息相关,对于用尽情义的月如却不能托付,到年过半百只能选择一个老头,心有不甘也只能如此,接受现实。

白先勇先生塑造的角色,各型各色,她们的命运永远与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紧密相连,尤其是女性的命运,跌宕起伏,为了生存,坚忍坚韧。《永远的尹雪艳》里,尹雪艳不动声色便俘获了男人的心,活得如鱼得水,被女人们称作妖孽,但男人们前赴后继的勇往直前,这是其他女人嫉妒不来的本事。尹雪艳永远不老又永远迷人,还是资深的心理学家以及高级棋牌室的CEO,这是白先勇笔下女神般的存在。《一把青》里朱青由从前的怯态痴心到后来的爱吃“童子鸡”,由听到丈夫死讯便要随他而去到料理完后事就可以谈笑打牌哼唱。战争与时代造就了朱青可以强大到不动声色的痛彻心扉。白先勇先生的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用情至深,读来颇受感动。

《台北人》故事里,永远都有麻将牌,这是那个时代各个阶层必不可少的社交娱乐必需品。它是《永远的尹雪艳》里尹雪艳的财富来源,还是《冬夜》里余太太不回家的理由,也是《一把青》里治愈空虚的良药……无论是南京还是台北,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棋牌不能停。那个时代的麻将桌是不是与现代年轻人组队玩电子游戏一般呢?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篇2

台北,常常觉得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存在的城市。常常觉得熟悉,却并没有真正的接近过。

中学的时候,很流行刘墉、吴淡如之类的台湾作家,着实也看了一段时间的心灵鸡汤。慢慢长大后,就觉得似乎台湾作家的路线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台北人》这部小说,最初是蔡康永一再的提起。不过,对于蔡康永的文学选择,我此时已是不太信任的了。后来,在一次网络购书的过程中,为了凑金额,就把在购书单中存了很久的这本书加了进去。

看了第一个小故事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短、小、精、悍。每篇的篇幅都不大。但是寥寥几笔,却常常让人有“进入”的感觉。从国共,抗日的战争时期,到七八十年代的眷村时代。有像蔡康永那样的富家子弟,也有类似于王伟忠那样的眷村孩子。那两三代飘零的人儿。我,并无法品出其中况味。只是常常,从书中,读出那么一丝丝的怅然,一丝丝的忧愁,一丝丝的凄凉。

不了解白先勇,亦不了解台北人,更不了解那一段没有经历和感受过的历史。但是,白先勇的这本《台北人》,就光从文学的方向来看,在近现代中国也是非常合我胃口的。不评不论,不褒不贬,一切都只是陈述,功过是非自有公论。在这个所谓世界末日的前段,遇到《台北人》,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也。

推荐给在努力生活着的人们。

活着,真好。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篇3

要读台北人了。

这书名,真不够吸引人!白先勇?这作家倒是耳闻过,他写的《孽子》还曾红上电视节目呢。

翻开国文老师下达的阅读命令,头个见的诗句并不陌生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国文学真够神奇够伟大的了,几个字,如此美丽,如此悽凉,让我略微猜中整本书的底细。书的头篇「永远的伊雪艳」挺吸引人,但直到结束,我还有些不解其中含意,甚至为其倏然划下休止符而感错愕,只觉内文似乎暗暗隐藏些许讽刺和悲伤。白先勇锁住一个主题人物,从其周围脉络而下的铺陈,像是他在本书中大略不变的笔法,而这些文章之宝,或许只需览过一遍,也或许得多加品尝玩味才得了解其中含意吧。看到后来我渐渐懂了,塬来这整本,真的全繫着「台北人」,经过华丽的、沧桑的、波折的、热血奔腾的,而或,从哪来、从哪走的,一本书,道尽了各个走向台北、归回台北、留驻台北、离开台北的台北人,与各个平凡中又不平凡的故事。

这座牵引着一系列故事的台北之都,或许,更可称其为一把时间之钥,因为,它联繫着「今」与「昔」,环绕着多少过去,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歷经多少波动转折,而「再度」或者「崭新」呈现的千万面貌,又管它是优美,或者悲楚的呢?

或许,我还不够明白,不能全然懂得,白先勇反覆使用这些手法,所要表达他内心中真正所想传送的讯息及情感,因为我总认为,没有真正遇过,怎可能理解。也或许,在读过之后,我的所学所想根本不是那回事!可能与书中塬文毫无关联,但是,仍深加感谢「台北人」给予我的那份「获得感」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篇4

十四篇短篇各有特色,最后的书评也是亮点。书评说得够好了,我就不多说了,只聊聊个人感受吧。

这应该是我读过的第二本白先勇的书,作者本人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了,高级将领家的孩子变成了文学家,有那么点贾宝玉的味道。不负责任地瞎猜一把,这莫非是他对红楼梦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没读过他对红楼梦的注解,但是短篇里有很多红楼的影子是真的,一读就知道这是个红楼粉,有很多致敬之处也是真的。

也许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这本书里总有着看破一切的悲悯味道在内,正如红楼最后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书里的名利皆是虚妄,众人也不过是被命运安排的戏子,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书中诸位台北人,和大陆有关的回忆却正如美好的青春,令人怀念却无法留住。也算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材了。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人定胜天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情况,是被命运或大势按在地上摩擦。既然未来注定是不可知的`,能做的也就是活在当下了吧。过去再美好也只能是回忆,不用彻底割裂,却也不用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带着这些回忆,依然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勇士。

这些短篇,最惊艳之处,个人觉得便是寥寥数语中可以窥见过往种种的一个小片段,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

心性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文字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是红楼粉,白先勇和张爱玲写的书,就是截然不同的味道,怪有意思的。

好想读英文版啊,羡慕在文学领域工作的诸位,能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文学,实在是幸事一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