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个人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提质增效个人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质增效个人心得体会 篇1

第一、“强基达标,提质增效”重点是“强基”。

“强基”我认为有这三个方面的意思,增强基层车间班组工作能力,强化基层车间班组工作基础,做强基层车间班组职工的基本功。正如家庭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细胞一样,基层班组是我们企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班组做大做强,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技练功,提高自己工作的基本功,我们的企业才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永葆青春,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方法是“达标,提质”。

在风起云涌的现代世界,一个企业如果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占领市场份额,必须要有自己的并被国际上公认的质量标准体系,正如我们常见的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一样。没有了标准,企业的产品质量就会参差不齐,没有了质量企业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市场。国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在发展初期怒砸不合格冰箱的故事,我想大家还应该记忆犹新,只有受到心灵的震痛,才会有永远不能磨灭的质量意识。“质量就是市场”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而“标准就是质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名铁路职工的共识。

第三、“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目的是“增效”。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一个企业,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不变的目标。没有了效益,职工的.收入从何而来?没有了效益,企业的发展将失去出路;没有了效益,企业又怎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没有了效益,又怎能上缴利税,为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作出贡献。所以“增效”也是我们铁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四、“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

“强基达标”是基础,只有做好基层、基础、基本功的工作,达到一定工作标准,才能提高我们铁路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提质增效”是目标,是目的。随着企业效益的不断增加,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职工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才会不断的得到改善和提升,职工得到实惠后,才会更好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我们的“安全济铁,智慧济铁,品质济铁”才会实现。

提质增效个人心得体会 篇2

伴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全国上下将进入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去。“双减”工作的主旨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原孩子们童年最本真的模样,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本着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以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的。在提质减负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课前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前测,找准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分析研读教材,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二、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改变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设计的.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将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1、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预先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鼓励学生在家自己借助图形动手拼摆,学生带着初步了解的图形密铺知识进课堂学习,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数学的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2、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围绕现实问题,我们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后,设计“找找生活中的数字”实践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通过有趣的找数、认数活动既巩固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再比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设计“家庭作息时间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既巩固了时分秒的知识,又能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3、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类作业主要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心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我们眼里要有作业,心里更要有学生。让我们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更加坚定有力地走好教育教学之路,向教学更深处漫溯……

提质增效个人心得体会 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拥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而言,深刻学习领悟了双减政策,收获颇丰。

双减指的是减少学校作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负担,其配合政策是五项管理,包括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和体质管理。有了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政策的落实,让我们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的老师在学校,的学生也在学校。学校是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老师是最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老师。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利国利民,功泽后代。我们必须坚持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

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着眼于长远和全面,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长。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才是最科学、最有益的'教育内容。

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关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配合。有些内容是学校教育无法完成的,而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人格教育的养成,对孩子持续成长的动力输出等等。

双减政策是缓解社会焦虑情绪的必由之路,也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双减进行时,我们在行动。

提质增效个人心得体会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在本学期开学伊始,就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并深入年级组、各教研组予以实施。

学期近半,教师们在落实“双减”工作的过程中具体形成了哪些经验与方法呢?由薛xx副校长主持的“双减之我思”经验交流会给全校教师提供了分享沟通的机会。来自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岗位的六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向全校教师介绍了自己落实“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他们中有的是区域骨干教师,有的是刚入校不久的新教师;有的是学科教研组长,有的则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六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为全校教师展现了一幅经纬交错的学校“双减工作”全景图。

六位教师的分享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业负担”的减轻,绝不等同于作业的简单“减少”,更不等同于教师工作的`“减轻”。例如,在刘蓉老师看来,“作业负担”的减少,意味着作业的优化设计。作业的类型应该更丰富,更精准,更好地围绕学习重难点予以突破。耿笑笑老师和曹扬老师对此非常赞同,她们分别和大家分享了自然“项目化”作业设计案例以及数学“活动”作业设计案例。在这两个案例中,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和建构相关学科概念,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不仅获得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更感受了探究本身的乐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