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读后感

多美网

2025-10-15读后感

欢迎阅读《关雎》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雎》读后感 篇1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关雎》读后感 篇2

小生闻,爱情是充满灵魂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是唯美浪漫、纯情而又带着毁灭性的。对小生而言,小生不敢一股脑什么也不想地渴望恋爱。小生只是爱慕着一个姑娘,保存着对爱情的崇尚、信仰、珍爱。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好似一条缠绵不断的绸,将姑娘的轮廓顺入小生心底;湖是硬的,它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着耀眼的微光,好似姑娘美玉般的肌肤与容颜。

姑娘是否听见那关关和鸣的雎鸠声。一双雎鸠在湖泊中隐约映现的狭窄陆地上,发出沉闷的啼声,却又紧挨在一起,不受任何事物的搅扰。这使得人烟稀少的小岛瞬间芳草如茵。这种不需要语言,不需要一字一句便能了解对方的感情,小生读懂了。望着,小生默然,禁不住羡慕雎鸠,羡慕这所谓专一不弃的爱情。姑娘与小生从未有过长篇对话,小生看不透明艳动人的姑娘,而姑娘似乎也无关痛痒。

小生不才,怯与姑娘正面交谈。原谅私意,小生曾隔着清澈无暇的湖泊,隔着水面上氤氲的朦胧望姑娘。长长短短的荇菜,随风浮。小生对姑娘的心,无物可扰,跳动、不止。姑娘肩后飘曳着翠水薄烟纱,一颦一笑勾小生心魄,姑娘顺着水流左右采摘荇菜,或许也无意关注小生。小生单望,足矣。

小生日日夜夜牵念姑娘,思念之情绵绵不尽。长夜漫漫不到头,夜晚的辗转反侧无法使牵挂停滞,无法让姑娘的身影从小生脑海悄悄抹去。

窈窕姑娘,小生只得弹琴鼓瑟表示亲近,姑娘只由敲钟击鼓感到欢悦。姑娘可否对小生存在过模棱两可的情愫,小生从不奢求,也不敢奢求,虽不甘限于友,但只企望能恒久见到姑娘,小生足以为乐。

雎鸠湖央飞,荇菜迎风浮。小生希翼与卿姻,然恐卿,无关痛痒。

《关雎》读后感 篇3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首爱情诗是当之无愧的三百篇之冠。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雎》就是一篇“思无邪”的诗歌,它那淳朴自然的风格和复杂缠绵的情感值得品味。

《关雎》读后感 篇4

《关关雎鸠》当代作家蔡小蓉写的长篇小说。蔡小蓉,生于70年代,就读于武汉大学并留校任教。其文字不在辞藻,而在气韵生动;其文字冰雪聪明,善解人意。著名作家严歌苓评价该书:惊人的才情,既古典又当代,既荒谬又浪漫

《关关雎鸠》是其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成书于2002年。该书的前身是《日居月诸》,主要内容围绕在九十年代一群年轻留校教师,讲他们居住在“筒子楼”的小空间不断闪躲腾挪,从小视野窥看到大世界真实的再小了九十年代的爱情攻防、婚姻、生活态度、潮流风尚、娱乐交际、职场、生存之道等等。全书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气氛,内蕴和情怀高涨,显得形象饱满,鲜活,记忆深刻,给人以回味深长、经久不息的思考。

书中把塑造的多个人物形象统归到W大的宿舍楼,日局斋和月局斋。在这个小世界里人们之间发生诸多事情,涉及到生活的各个角度,仅从校园中便窥见了社会的错综复杂,给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以深刻的思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