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小说《三国演义》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小说《三国演义》有感 篇1
刚上小学那年,爸爸妈妈送给我了一套少儿版古典四大名著,其中就包括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读后感(盛宇星)。 得到礼物后,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被书中描写的一个个故事深深打动。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刻画了善于用人的刘备、一世奸雄的曹操、少年得志的孙权、勇敢骄傲的关羽、有勇无谋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在那长长一串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聪明又机智,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中,无论在多么恶劣环境下,无论碰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来击败敌人。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木牛车马、空城计……都是诸葛亮想出的好点子。刘备、关羽、张飞都很尊敬和他,每当读到书中关于诸葛亮的这些故事,我仿佛能看见他摸着胡子,摇着羽毛扇、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朝我走来。从他的一言一语中,无不体现出他的睿智。可是,诸葛亮聪明了一辈子,却在最后决胜的关键时刻犯了糊涂。
当他启用马谡来守街亭的时候,只看到了马谡的聪明,却看不到他的高傲与自负,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最终使他费尽了一生心血,想成就大业的机会白白丢失! 相比较而言,《三国》曹营里的司马懿,从学识、品性、谋算方面都和诸葛亮不相上下。他们两个人争斗了一生。大部分时候,司马懿总是处于劣势,风头远没有诸葛亮旺。但就是在最后街亭一战的关键时候,他勇猛一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喜欢诸葛亮,却为他没有成大业而感到惋惜;我不喜欢司马懿,但他却用自己的坚持与顽强,做成了他一生都想做成的事情。
看完这两个人的故事,我思索了很久:其实一个人一生用尽心机,想尽办法去办一件事情,最后却也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毁了自己一生的成果,比如诸葛亮用马谡去守街亭;其实一个人也许一生中大部分时候都在失败,但只要一直支持自己的梦想,并敢于在关键的时候抓住机会,就可以成功,比如司马懿街亭完胜。 我喜欢看《三国演义》,喜欢《三国演义》里那百看不厌的英雄故事,喜欢《三国演义》里一位位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他们带给我无穷的快乐与思考!
读小说《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老奸巨猾的曹操,深谋远虑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关云长……
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家喻户晓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才智过人,深谋远虑。人么总是认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其实不然,他的才智也是通过平日里的细心观察以及一遍又一遍的“煮书”得来的。
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得到优异成绩时,总认为他们的才智是与生具有的,并不是道在优异成绩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
正如我们班的陈芷欣,她的聪智背后,少不了平时的积累。有一次科学观察课,我看见陈芷欣蹲在地上,仔细的观察着草坪中的花草。一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马上问老师。结果,不仅得到了老师的夸奖,自己也增长了见识。回到教室后,她又马上从课桌里拿出了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所以,她每次测试都可以得到好成绩。
相反,有的人在课外观察时,总认为自己是在为老师观察,随手写写便了事,并没有真正的记在心中。所以,总得不到理想的成绩。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而且要多看一些有益的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
读小说《三国演义》有感 篇3
前几日,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很敬佩作者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英雄,恍如身临其境。
这本书记载了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很多,如:第一回的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十七回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四十六回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这本书有许多英雄豪杰,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英勇无畏的赵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乱世枭雄曹操等等。除了这些,大家也知道一些关于三国的成语吧!“三顾茅庐、空城计、刮骨疗毒……”
我十分喜爱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用奇谋孔明借箭。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瑜曰:“此人(诸葛亮)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于是就故意刁难孔明,让他十天内造箭十万支,不然按军法处置。孔明却曰:“只消三日,必造十万支箭”。瑜又命铁匠延迟。谁知孔明却向子敬要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直至第三天清晨雾起,驶向曹营,并吩咐人在上面擂鼓。却说曹营中,毛玠、于禁二人中计,命弓箭手向船上射箭,由于当时雾浓,他们不知道射的是稻草人。半小时后,孔明便让士兵齐曰:“谢丞相箭!”便走了。曹操知后,后悔不已。就这样,孔明借了十万支箭,交付周瑜。因此免了砍头之罪。
三国还有许许多多故事呢,还等什么,一起去欣赏那些风云人物和那些十分有趣的故事吧!在这战火纷飞的三国中,一定会找到你们喜欢的故事和人物。
读小说《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颗璀璨的明珠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读了这本名著我十分敬佩书中的大汉丞相——诸葛孔明,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并且是一个谦虚、重情义、勇敢、言行一致的人。
先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再是赤壁之战,然后是三气周瑾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佩服。
记得有一回中写到,周瑜和诸葛孔明一起弹琴,诸葛亮每次回答周瑜的问题时,总是说“略懂!略懂!”由此可见他的谦虚。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谦虚的人。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百分。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今天的测试,你考了多少分?”
我抬起头,说:“一百分!”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不能骄傲啊!要不然下次的考试你又要考得不好了。”
我没有理会她,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因为我的自满,在考试时粗枝大叶,没有认真审题,错了许多不该错的,因此没有考到一个理想的成绩。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诸葛亮的机智和谦虚使他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和声誉,令我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