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蛙》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蛙》读后感 篇1
莫言这本书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放在二十年前,这的确是个社会敏感问题,但现在已经算不上了。
我是经历过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年代的人,上世纪九十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广大农村得到完全彻底的贯彻,计划生育的标标语到处刷“计划生育,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这种类似的标语被我们小孩当歌唱,意思就是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只跟你讲道理三分钟,讲不通,就像龙卷风袭击,把家里洗劫一空。当时院子里就有一户人家的屋子被拆了一半,后面家人告诉我说是这栋房子是兄弟二人修建的,因为哥哥违反计划生育超生了就把哥哥家的房子拆了,就只剩下另一半光秃秃的红砖房,真的是说到做到呀!另外听说跟计划生育相关的事,在农村叫做躲计划生育,哪家要是因违反计划生育怀孕了,时时刻刻就提心吊胆计划生育人员上门,计划生育的人都是晚上进家门,抓到孕妇后直接引流,不管你怀孕几个月,听说一个远方姑姑在家躲计划生育,跑到深山老林躲了两三天,有的直接跑到外省躲,生下来后才敢回老家。
莫言写的这些计划生育的情节我相信都不是捏造的,都是源于生活,看完后令人反思。
《蛙》读后感 篇2
《青蛙王子》是《格林童话》里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了有一个公主不小心把喜欢的金球掉进了井里,在井里的一只青蛙帮助了小公主,捞出金球,但小公主必须要和青蛙做朋友。小公主当时答应了,但拿到金球又反悔了,在父亲的教育下,最后小公主兑现了自己承诺,让青蛙的愿望实现了。最后青蛙变成了王子,成为小公主亲密的朋友和伴侣,也过了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二是答应别人的事儿一定要做到。只有这样,我们生活一定很美好!
《蛙》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本人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本书《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有三点:
第一、语言平实有趣,个人语言口味浓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个人特色。比如:“王肝与王胆是一卵双胎。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这里把双胞胎说成一卵双胎,虽然不是很雅致,但听起来即通俗又可笑。就算是刚懂事的小孩子一听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实性强,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真实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总是无赖可击,描绘起来是那么地贴近生活,是那么是自然流畅。比如“譬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第二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边听于老师讲课一边吃煤。我们满嘴乌黑,嘴角上沾着煤末子。”以前生活穷苦,孩子都是饿着肚子上课的,连煤都吃。但在莫言平实的描绘下就显得很真实,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关怀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但小说里面没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个人看法,未能领引读者向更高更宽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文章最后,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声,但没有在更高更深远地去看待计划生育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莫言的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对计划生育好坏参半那样,显得平淡奇。
《蛙》读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笑猫日记之青蛙合唱团》里面讲的是:在一个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夜晚,几千只青蛙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翠湖公园。原来这是一个来自乡下的青蛙合唱团。青蛙团忧伤地告诉我,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他们在乡下再也活不下去了。流落他乡的青蛙们每天都辛勤地为城里的人们消灭苍蝇和蚊子。可是,人类可怕的贪欲让青蛙们厄运连连。在我和球球老老鼠的带领下,青蛙们来到了苹果广场,来到美食街,用激昂的歌声表达他们的愤怒。灰蒙蒙的天穹下,最后青蛙们在笑猫的带领下去了乡下哪里的河水都被污染了,他们在睡觉的时候被一阵响声惊醒了,有两个人用炮吧鱼炸死了青蛙也不见了,笑猫和球球老老鼠祝愿月亮神祈祷那些青蛙平安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