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知识要素

了解人体大致比例

技能要求:

用线条表现站立的人物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写生发现人有不同的特征

实践与创造:用线表现画人的方法

欣赏与评议:欣赏并评论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物的动态

教学难点

人物的比例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观察

1、小朋友在升旗仪式上是什么姿势?能做做看吗?成人和小朋友在个子上有什么区别?

2、出示人体比例图,让学生了解观察大人与小孩的区别。

3、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让学生辨别别人的大小、高低、胖瘦等特征。

二、了解与写生

1、构图是使整个形象在纸上要有合适的位置,不要太大或太小。

2、写生时要全神贯注,动作迅速,注意线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侧面的人可先画背的动态,再画头和全身,正面的人可从头开始。

三、提示与辅导

1、作画时可根据对象决定画几个头高的比例。

2、从纸的上端起笔(示范),整张纸画满,头不要画太大,以免头大身体短。

3、画衣服褶皱时不能乱画线条,根据人体动态来寻找,主要的大褶皱画,次要的可省去。

4、仔细分析人物身上的线条疏密。

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作业,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放在比例方面,其次是线条表现。

2、学生互评,教师,评论时尽量找出别人的闪光点。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以学生熟知的动物题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演、评价活动,从而从多角度的认识各种动物的可爱,以及了解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发展感知、形象思维、合作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

2、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学习材料:

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录像、各种制作动物的媒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游戏导入:你演我猜。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或是动作,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动物的录像和图片。

3、调查:你还了解那些动物的可爱之处?

教学意图: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非常愿意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通过你演我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自然界

中各种不同动物的可爱之处,如动物的动作、外形、颜色或是玩耍的时候、吃奶的时候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发现动物的可爱。

二、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中可爱的动物:

1、民间工艺品《布老虎》

2、徐悲鸿的《奔马》

3、《动物剪纸》

4、米罗《鸟的爱抚》

教学意图:通过赏析中外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探讨研究小朋友制作的可爱动物:

1、赏析小朋友制作的可爱的动物作品。

如:纸做的、橡皮泥、折纸??

2、探讨制作动物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如:想好动物选择材料或根据材料决定制作动物。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进行欣赏,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以及制作动物的各种方法。

四、合作设计“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小小动物园”。

2、讨论分工合作的方法。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学会合作,学会分工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竞争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欣赏评述—我们制作的可爱的动物:

1、“小小动物园”作品展示。

2、评述作品。

教学意图:抓住动物的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自己或他人的“小小动物园”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

的表达能力。

六、拓展升华了解保护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拓展:

(1)了解动物的种类。

(2)了解关于动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我国的珍奇动物。

2、升华:

(1)动物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我们如何保护动物。

教学意图:通过对动物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动物与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