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

2、鼓励幼儿想象并创编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卡通布偶、电脑、好朋友迷宫图、好朋友迷宫学习单。

2、事先将一些卡通布偶藏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卡通布偶,到处找朋友,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找。

“瞧!小熊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了?我们来问问它‘小熊,小熊你怎么啦?’哦,原来小熊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帮他找找吧!”

2、和幼儿讨论:常听的故事中或动画片中有那些人物是好朋友?老师把答案结合电脑记录下来。

3、“那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的”(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

4、照幼儿提供的角色,讲述一则故事,如:小老鼠要寻找好朋友小猪,经历了好多危险(如:遇到毒蛇攻击掉到湖里、遇到了大花猫……),最后终于找到好朋友小猪。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用电脑幻灯片用迷宫图来呈现剧情内容。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假如他要去救他的朋友会遇到什么困难,并鼓励幼儿编一个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画出“好朋友迷宫图”。最后请幼儿交流他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以极高的兴趣在进行参与,通过活动幼儿能较好的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确的找到路线,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有极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间学会了互相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迷宫在和孩子们一起搭建迷宫并且培养幼儿学会检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二、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中国地图、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祖国各

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理解、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物质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等

(2)教具:可操作性挂图一幅、教师梳理的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㈠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

㈡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多种方式欣赏诗歌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⒈ 幼儿两两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 教师用图示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

(一)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师:我们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回班也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活动自然结束)

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评析

诗歌语言简练、内容有趣、形象生动,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学习起来很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热)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比有序的节奏乐和无序的响声之间的差别,体验节奏的秩序性。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给熟悉的音乐打节奏,以教师帮助记录的形式复习各种节奏类型。

3.乐于寻找周围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并尝试用它们为乐曲伴奏,体验生活中的节奏带来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 打击乐器若干:铃鼓、沙球、碰铃等。

2 . 生活中的常见器物,如桶、盆、盘、杯、碗、锅、勺子、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击打各种乐器,对比声音的无序和有序。

1.呈现打击乐器,导入活动

2.体验无序演奏

(1)今天我们要成立一个小小乐队,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样你喜欢的乐器吧。

(2)下面,小小乐队准备开始演奏了。拿起乐器,预备——起——

(3)这次演奏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呢?

3.随音乐演奏

(1)现在,我们就请潘老师来为我们弹奏一首曲子。

(2)这次跟着音乐演奏,感觉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没有音乐的时候演奏的声音不好听,跟着音乐演奏感觉就好听了呢?

小结:第一次演奏,有的小朋友打得快,有的打得慢,显得乱糟糟,有了音乐之后,大家都跟着音乐的速度来打节奏,很整齐,所以听起来舒服多了。

二、尝试打出不同节奏并根据节奏谱演奏。

1.幼儿打节奏,教师记录

(1)“刚才小朋友听着音乐,你打出的是什么样的节奏?(幼儿演示,教师记录)

(2)我们一起来看着节奏谱练习一下。

2.探索并记录其他的节奏类型

除了这样的节奏类型,我们还可以用乐器打出什么样的节奏呢?

3.看节奏谱分声部演奏

(1)现在,老师要为每一种乐器分配不同的任务了,每一种乐器打一种节奏,一起来听音乐合奏。

(2)教师在节奏谱旁出示乐器标志。

(3)幼儿看节奏谱合奏。若效果不佳可再次练习。

三、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合奏.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这些乐器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又能变成好听的打击乐。那我们身边还有那些东西能发出声音,它们能不能也来变成打击乐呢?

(2)幼儿自由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尝试击打出不同节奏。

2.尝试合奏

四、欣赏《过年我当家》。

师: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按节奏巧妙地编排起来,就可以变成好听的打击乐曲,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五、结束语

小朋友们也可以试一试,把这些声音怎样地编排起来,让它变得更好听。

活动反思: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一篇文章,说贝多芬小时候就喜欢听身边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由于这种对音乐和节奏天生的.敏感,他终究成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在以往的电视节目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艺术家们用身边的竹竿、拖把、酒杯甚至身体击打出奇妙的节奏乐,给人一种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的小朋友平常也喜欢用筷子、勺子敲敲打打,或者大家一起敲桌子,把教室里弄得乱糟糟,开心得不得了。于是我就想设计一个活动,来帮助幼儿体验有序的声响带来的愉悦感,并尝试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编排和演奏,从而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节奏乐!

在活动开始,我直接给幼儿呈现打击乐器,让幼儿通过两次击打,发现随意的击打和在音乐伴奏下的敲击之间的不同,接着复习各种幼儿自己打出的节奏,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由以往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谱合奏转变为按自己创造的节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幼儿兴致盎然地寻找生活的发声的物体并进行演奏。最后通过欣赏,幼儿体验到更高层次的打击带来的美好感觉。在活动结束时,很多孩子还恋恋不舍地敲击着手中的东西,相信他们都产生了要用它打出美妙节奏的冲动。

不过,由于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过于兴奋,特别是找到发声的物体时一度忙于摆弄,所以我临时取消了最后一次合奏直接进入欣赏环节。活动结束后,如何在借班上课时有效控制幼儿过度兴奋的情绪、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取放乐器的规则、如何在幼儿呈现的节奏类型与预想有差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