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三人行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人行有感 篇1
他永远不会抛弃,自己钟爱的革命事业;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同志。即使他们都掉了队;即使是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步履艰难的情况下;即使每个人都受了伤,他也会自己来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他比谁走得都踏实,走得都坚定,走得都沉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指导员,他却是一位不平凡的指导员。
在那泥泞的路上,那脚印,一个比一个沉重,每一个都记录着王吉文的艰难。他又快撑不住了,“头开始发晕,腿也软绵绵的,脖子因为用力往前探着,扯着脖筋暴跳作痛,真担心在一用力就会咯嘣挣断的。特别是胸口的伤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里面那条纱布捻子像一把小挫在来回拉动,痛得连路也像突然变得崎岖了。”而他也不放弃,因为通讯员小周那双溃烂的脚要紧,自己……没关系,不能休息。在这条路上已经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了,一次次的疼痛没有使他休息,反而让他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我仿佛看到了,他那苍白的脸上满是坚定的神情。
而他哪里会想到,现在的自己已经这么虚弱了,竟让两个受伤的同志奋力“拖”着自己前行。
“天无边无际,好像为了衬托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毛绒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近,排得那么齐。”没有一只大雁想让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掉队,它们相依相偎,“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地向南飞去。
互靠的大雁下面,两个受伤的人,“拖”着另一个人,向前去,血水的印记,随着他们的轨迹,无限的延长,永无止境……
读三人行有感 篇2
我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觉得不是很有道理;凡是三人中,真有能做我的老师的?我有些不服;遇到高人能当我的老师,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每次呀,我经常与同伴、同事一起,他们不见得比我强呀,咋能都当我的老师?所以,我觉得这句话不准确。
经历数十年,我逐渐懂得这句话的精妙;我举个列子:当年年轻力壮,论挑担,论肩背,论手力,在小队数十个劳力中,还真名列前茅,有一次午间休息时,来一个小孩子,与大家较量手力气,两人腿挨腿,手握手,拉也行,推也行,脚移动就输,结果几十人都输给这个小孩子,我不信,我觉得这毛孩子,那是我对手?我比他高一个头,体重起码多他五十斤,我只要稍一用力,就能把他拉过来,我与他比试,我用力一拉,结果他顺势送过来,他上身动,脚却没动,而我失衡啦,脚动啦,我要求再来一次;我用力推过去,结果他顺势拉我一把,他还是上身动,脚也是没动,我又失衡,脚又动啦,就这样连续好几次,都是我输,败在这样的毛孩子手下,心啊真不服,但又不得不服。要说论做事情、论挑担、论驮木头,他是我对手吗?可这项比手力,他还真能当我师傅!
有一次去砍柴,山上光秃秃的,真的没柴砍,身边有几棵松树上有好多干的枝干,极好的柴火,可松树有十几米高,我爬不上,够不着,正在无奈之际,我同队的老拐来了,他的一只脚走路不方便,很差的劳力,他把我的柴刀拿去,一手一把,轮流扎在松树上,人就上去了,不一会儿,砍下一大堆很好的松枝,我们两人都挑不了,我就没看出来,老拐这样的劳力居然比我强!要说做其他事,我绝对比他好,可这爬树,我还真不是他的对手。从这两件小事中,我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不管谁,不论你多能干,只能说明你在这个方面有特长,不能代表你所有方面都厉害,总有你不如别人的方面,所以,人家当你的老师也就理所当然!举个列子,制造卫星、发射火箭的专家,厉害吧?聪明吧?如果去搞杂交水稻,也许就得拜一般农技员为师,篮球运动员打篮球精彩,去体操比赛也许就不见得好!,举重运动员力气无敌,去游泳行吗?这就说明世间的人,各有各的一技之长。
人们生活在现实中,每天面对各种人,当你看到有人在你面前吹嘘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会觉得这人没涵养,一定鄙视,讨厌,或者觉恶心是吧?但是自己某项事情比别人优势时,是否也会流露出自豪,沾沾自喜的感觉?这就是不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结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仅告诉你,三人中就有当你老师的人在,何况世间的人有千千万,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告诉你要面对现实,外面高人多,各人都有一技之长,告诉你要谦虚谨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不懂,必须尊重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做一个知识面宽,真正有涵养,有道德的人。
时至今日,我懂啦,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寥寥几个字,确是含盖着许多哲理!无限精湛!
读三人行有感 篇3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具备的高尚品质。自从我读了《三人行》这篇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员王吉文不抛弃战友黄元庆,使他重新有了信心,同时也帮助着伤员小周为着目标追赶部队,他们三人不放弃一线希望,努力前进。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其实在这中间他们三人都付出了多少哇!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痛苦的回首,坚定的信念,执着的付出,顽强的精神难道这都是简单一句话所能概括的吗?我们和他们不是同一个年代,或许永远感受不到那种悲壮而又凄凉的哽咽,三个人没有以泪洗面。在他们的一生中,很少有泪水的冲刷,只有那钢铁一般的意志,在指引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单从这三位共产党员的身上就有着这般精神,可见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这样:舍己为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而奋斗一生的高尚品格。
我从:“他惊奇地扭着头看去,只见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在旁边的水草里,两条糊满泥巴的腿再往前移动,一条腿上正流着血水。”看出了两位战士在被指导员给予他们信心的感动下,也帮助了指导员,并没有顾及自己的伤口,表现了他们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信念与高尚品质。
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呢!
母亲以前一直教导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很深地记住了,直到我真的需要朋友帮助时,也没有求助,自己蛮干,错误地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反到来什么也做不好。有时,看见朋友的围巾和衣角夹在了房间铁门缝里,很难拿出来,她正用劲拉着,我看了看只是去叫别人帮她,而恰恰忘了自己也有一份力量的。好多年过去了,惭愧一直伴随着我,那个阴影何时能摆脱呢?
读了《三人行》这篇文章后,我悔悟了许多。团结、互助就是力量。长大以后,我也要学习指导员那种关心他人,爱岗敬业,为着自己的目标与信念而不懈地坚持、努力!
读三人行有感 篇4
读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
三人行,没有我师
佚名
毫无疑问,世上第一个老师是无师自通的。
那是大师。
大师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地泯然于众人之间,大师在历史中,不在大街上。
如果同行的三人中,肯定有一个能够做你的老师,那么老师就遍地皆是了。
讲台上的老师已经足够多了。
不一定总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低的位置,不一定总要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个容器。
盲目吸收是危险的。
这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而是很重要。正因为很重要,我们才应该学会慎重地选择。
该接近的接近,该远离的远离。
该容纳的容纳,该屏弃的屏弃。
该尊重的尊重,该蔑视的蔑视。
三人行,没有我师——把这句话当成钙,坚固你的傲骨。如果必须有一个人是老师,那么就让他们三位向你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