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图腾》有感

多美网

2025-10-12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狼图腾》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狼图腾》有感 篇1

最近我读完了《狼图腾》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个知青,来到大草原给孩子们教书。并且他们碰到了一位老族长,老族长让他们住上了蒙古包。他俩都有一匹马用来放羊的,还有老族长给他们各发了一个打狼的棍子。

老族长说:“狼害怕金属的敲击声,放羊的时候你们要小心。”到了第2天他们开始掏狼窝,他们掏了很多的小狼崽,把他们都扔到天上摔死,因为那是“腾格里”的指示。狼爸爸狼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摔死仰天长啸,开始报复人类。

它们在一个暴风雪的晚上,用计把老族长儿子给部队代养的军马引到冰冷的湖水里冻死了。后来有一位知青因为忍受不了人类残忍的摔死小狼崽的行为,所以他偷偷养了一只小狼崽。那只小狼崽长呀长呀,变成了大狼......”

我认为人类不应该把小狼崽摔死,应该让小狼崽继续生活下去吃那些可恶的黄羊,人类不应该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这样我们就还会拥有美丽的大草原。

读《狼图腾》有感 篇2

《狼图腾》是关于狼的故事的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告诉人们狼的团结。陈阵——是本书的主人公。陈阵本来惧怕狼,但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传说的魔力,都无一不使陈阵痴迷于额仑草原这片狼的土地,这片生养出成吉思汗的土地,正是这一点一点,也让我们通过陈阵的视角,剖开了狼神秘的面纱。

最深刻的场景就是狼围着黄羊三面伏击的那个场景,睿智的狼在雪地里匍匐一整夜,只为等待最好的时机,彻底地捕获猎物,“打仗没耐性哪成,光靠狼的狠劲还不够……大马犯迷糊小狼也能把它咬死”。

一场仗,一席话,让我震惊了好久!有时候,或许不是我们本身与成功差那么远,关键是,我们要选好那个与成功最接近的时刻踏出步伐,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草原上生长的野性的灵魂,被我们传为蠢笨、贪婪而残忍的代表,狼没有发出过一点的辩解。它们行事低调,可是当它们悄然而至、跃然而出,在天地人的眼中,都充满无限的惧怕——狼来了!这就是狼的魅力所在,不用吹嘘自己,等待时机用实力证明自己。

读《狼图腾》有感 篇3

在《狼图腾》中,首先让我感兴趣的是对人物和狼的生动的描写。主人公陈阵是作者的化身,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故事以狼为主题,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展开了由几十个有连贯的“狼故事”。但是整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作者所描写的关于狼性的思考。

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

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到天亮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涨了,狼找到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

在我看来,我们人类应该将狼性与羊性很好的结合才能够在有限的能力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准。将二者好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功。

读《狼图腾》有感 篇4

《狼图腾》开篇就是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纵横驰骋,一气呵成。读来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真正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地伏击、精妙地设围、细致地观察,讲谋略,拼速度,甚至不惜采用卑鄙的绝招。这一动一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狼群由狼王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残忍。狼的危机意识,又让它们置之死地而后生。

其实在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往往不利的形势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才能。

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是因为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

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遗憾的是,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草原游牧民族正在消失,所有有關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模糊的印象。而这些生灵或许会在某个未知的角落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让这本书重燃我们丢失的记忆,望草原文明能重新焕发它独特的光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