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欢迎阅读小班音乐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目标

1.分辨音乐角色,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2.乐于参与角色扮演,并尝试合作地表演。

准备:

音乐、角色小卡片,表演用的帽子、铃鼓、纱巾、手套以及场景布置。

过程:

一、幼儿听着音乐划船进入很活动室。

二、谈话引题:教师按照音乐的`情节讲故事:春天到了,小鸟……,小鱼……,农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理解A段主题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1.幼儿听音乐一遍。提问:农夫劳动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有轻有重)

2.再次倾听并验证音乐的强与弱。提问:音乐重重时,农夫在干什么?(耕地、挖土,并让幼儿学学耕地的动作,提示要有力)音乐轻轻时,农夫在干什么?(播种,学一学)

3.跟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四、完整欣赏,了解其中的音乐形象。

1、完整欣赏音乐,要求幼儿听到农夫的音乐时就学做农夫的动作。

教师边听边引导幼儿听听“谁来了”

2.交流:音乐中除了农夫外还有谁?(小鸟、小鱼、打雷,教师出示小卡片)

3.农夫出来了几次?再次倾听音乐,师生共同根据音乐逐一出示音乐角色,并排成结构图谱。然后教师指点图谱讲故事。

五、戏剧表演

幼儿在规定的场景中分角色进行表演。

场景:稻田、池塘、大树

道具:农夫——帽子、铃鼓(铃鼓朝下是锄头,铃鼓朝上是小篮子)

小鸟——纱巾

小鱼——手套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依据】

《彼得与狼》是一部音乐童话剧,剧中采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长笛(小鸟)、圆号(狼)、弦乐(彼得)、木管小号(猎人)等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赋予幼儿无尽的想象,适合幼儿欣赏。根据幼儿音乐经验的实际水平,将重点落在引导他们听辨音色的区别上,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有趣的动作和声音表现歌曲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毛毛虫的服装,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活动教具讲故事:哇!毛毛虫爬出来了,花朵说:“我才不怕!”毛毛虫使劲的喊:“我来了――,我来了――”花朵一点都不怕,毛毛虫躲进花朵的手臂和胳肢窝里挠痒痒,花朵一下子笑了,许多花瓣就掉下来了。

(2)提问:小花瓣是怎样掉下来的.?幼儿自由做花瓣掉下的动作。

2、激发兴趣:

(1)幼儿倾听歌曲音乐。

(2)熟悉歌曲,提问:歌曲中哪里是毛毛虫在挠花宝宝的痒痒?花朵是怎样笑的?

(3)你们觉得“挠痒痒”有趣吗?怎样做动作才更有趣?请幼儿自由想象“挠痒痒”的动作怎样表现。

(4)请幼儿进行趣味表演。

3、趣味游戏:

教师扮演毛毛虫,幼儿扮演花朵,唱到“笑呀,笑起来”时,教师挠花朵的痒痒,幼儿自由笑,并作出花瓣落地的样子。(角色可互换)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1.会唱歌曲,感受秋风吹、树叶舞的意境。

2.能分辨音乐的快慢,并大胆地用动作表现。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准备:

每人一片秋叶。

过程:

1.教师朗诵歌词,引导幼儿进入意境。

幼儿与教师一起听伴奏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一边唱一边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树叶飞的情景。

3.分辨并表现音乐的快慢。

教师用钢琴弹奏出快慢不同的音乐,模拟风声,启发幼儿想像,两种风声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

4.游戏:“秋风和小树叶”。

幼儿手持树叶,边唱歌边舞蹈,歌曲停时,教师用钢琴弹奏模拟风声:风声快而强时,幼儿快速地飘来飘去;风声慢而弱时,幼儿放慢动作;风声停,幼儿便停止动作不动。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多种动作表现风吹树叶飞的情境。

建议:

风停时,引导幼儿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动,教师可以提问:“小树叶,你飘到哪里?”幼儿自由回答:“我飘落在XXX。”

评价:

1.会用柔和优美的歌声唱歌。

2.想像并会用双手在头上、体侧、左右摆动,表现出多种树叶飘落的动作。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