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欢迎阅读《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设计简介: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叙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这样的文章如果按常序说教,可能学生不太有兴趣,也难有什么实效性。我想,课文本来就只是一个载体,不应该把读懂文章作为单一的目标,于是我决定尝试聊天式教学,把课文观点作为聊天的一个话题,把领学生与文章对话作为一个总训练点。所以,文章被我有计划有目的“肢解”了,教学时从了解作者观点入手,然后按“品成功—品勤奋—品不同”三个小训练点顺序品读两个典型事例,最后再次回顾作者观点,并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切身领会作者说明观点的文思,同时让课文中心在有实效的对话中一步步显现,进而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写课题,谈话引入

“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观点。(训练点一)

1、引导学生回顾平时对“勤奋”一词的理解和运用。

2、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作者对勤奋的观点,用横线画出来。

3、指名读找到的句子,适时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指名说第一句话的意思,齐读。

5、教师范读后一句话句子,第一次强调“只有”,第二次强调“一生”,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齐读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童第周的成功来自勤奋。

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一千遍呢?那怎样你才相信?(师适时小结: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作者举例了吗?举了谁的例子?怎么不举老师的例子?(师适时小结: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3、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学生轻声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训练点二)

1)解读写司马光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资治通鉴》。

2)解读写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个词上?(影响。)

4、师:他们的成功秘诀的是什么?(勤奋。)学生自读课文,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进行品读。(训练点三)

l品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教师适时出示: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师:上一句写他什么时候勤奋?下一句呢?这就叫做——一生勤奋。

3)指名读第一句话,适时理解“滚瓜烂熟”和“一遍又一遍”。

师: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齐读第一句话。

4)指名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比体会睡觉用“警枕”的不舒服

5)师: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的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生回答,师适时引到“勤奋”的主题。

6)学生自由读、齐读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l品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师: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谁知道?(起早贪黑。)

2)师小结: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3)齐读这两句话。

5、对比两个事例的异同。(训练点四)

1)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看看。

2)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出示: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珍惜时间)

3)出示句子: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4)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司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现代人。)

师:这又能说明什么?(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都要勤奋。)

5)师:还能读出什么?(引导学生区别出二人的起步不同)

6)师:但他们最终都成功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四、揭示主题。

1)师指出示的句子一:学到这里,你相信作者的观点了吗?齐读。

2)出示: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聪明与否,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容老师

3)指名读和理解第一句话。这句是说谁的?(司马光)

4)指名读和理解第二句话。这句是说谁的?(童第周)

5)指名读老师的话。知道是写谁的?(不仅仅是写他们两个人的,也是写给所有的同学的。但愿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理想!)

《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谈,师总结。引出勤奋是通往理想的桥梁,板书课题——说勤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行,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3、课文讲了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二)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四、总结升华

1、再读两位名人的勤奋故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勤奋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说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观点。

3.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有所作为。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知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谈谈理想(板书),你有什么理想呢?

生:……

师: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是勤奋!

师:对!(板书:勤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板书: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说”字的。

生:(谈论……说一说……说道理……)

师:对,“说勤奋”就是谈论关于勤奋的道理。那么,关于勤奋,作者有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读完课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收获。

1.读生字

读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读完,一生再读,开火车。

2.读生字,说生词

读一个生字,说出它在课文中的生词,小组读。

3.读生词,读句子。

读屏幕上的生词,找出含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

(相机与生交流:预习时读了几遍书?……鼓励学生:你真勤奋!难怪你的书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三.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画出。

2.大屏幕显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朗读句子。

3.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

(“鲜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

读第一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换成肯定的说法。

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 同座两人合作学习其中的一个例子,思考:他们成功了吗?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词句,读一读。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简介《资治通鉴》)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

同座再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他们勤奋的句子。

司马光:

小时侯……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叫“警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继续、警枕)(相机用“滚瓜烂熟”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出“小时侯”、“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生勤奋。

再读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第周:

第一学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改进学习方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总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读。

3.再读课文,小结。

五.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勤奋的名言、俗语、成语、诗词等。

2.为文章再添一个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1、提出问题;2、列举事例;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习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习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