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一是强调安全意识。体育游戏具有竞技和趣味的属性,幼儿参与欲望强烈,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忘乎所以”,教师应保证环境设置、道具使用的安全性。二是体现趣味性。以幼儿最喜爱模仿的人物“孙悟空”为主线创编的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游戏,情趣盎然,其乐无穷。三是强调体智结合。幼儿根据小猴救白龙马的示意图,积极开动脑筋,自主完成游戏环境的布置,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开发智力。四是注重合作精神。有意识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可使幼儿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从而形成互助观念。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尝试手脚着地向前爬以及正、侧面钻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及创造性。

活动准备

体操垫3块、小桌子5张(拼搭成魔幻区的山洞)、“金箍棒”25根、幼儿自制的猴子面具25个、《西游记》的音乐磁带1盘、玩具白龙马1只、塑料圈3个。

活动过程

1环境布置

教师介绍小猴救白龙马游戏内容;白龙马被妖怪抓起来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孙悟空侦察到白龙马被妖怪关在宫殿里,前去救它。去宫殿要经过的地方,老师已经画出来了(展示示意图)。

幼儿分组讨论,根据示意图把场景布置出来。

2小猴练功

活动伊始,教师扮演猴王,幼儿扮演小猴。音乐响起,猴王从自己身上拔起一根毫毛,放在嘴边一吹,紧接着大喊一声:“孩儿们,起床了!”小猴齐声说:“是。”猴王和小猴将手放在自己的额头旁,做观察的动作。师幼根据音乐磁带,一起模仿孙悟空的动作,练习基本功。为了能顺利地救出白龙马,悟空先要求了解地形。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在场地上练习手脚着地向前爬行以及正、侧钻的动作等。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幼儿克服困难。

3智救白龙马

猴王交待游戏规则:

① 戴好孙悟空面具,否则白龙马不认识你们;

②一路上要注意安全,跟好猴王,否则被妖怪发现了会有生命危险;

③要坚持不懈、勇敢地完成任务,不怕困难。

幼儿戴上到孙悟空面具出发,一路上手脚着地爬过“魔幻区”,然后到高坡(幼儿园的花坛)处往下跳,再从幼儿用金箍棒搭建的天然山洞轻快地钻过去,最后侧身钻过秘密通道(塑料圈),到达关白龙马的宫殿(多功能滑梯)。

这时,小猴们兴奋地滑下滑梯,寻找白龙马的下落。但妖怪把白龙马转移了。正当孩子们四处寻找时,远处传来《西游记》的音乐声。猴王牵着白龙马走来,小猴们兴奋极了,围着白龙马边唱边舞。

4.活动结束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收拾活动材料。

提示:相关内容在素材宝库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意志。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

户外草地、高跷

设计思路:

高跷是一项平衡要求很高的运动,幼儿也比较喜欢玩。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近期我们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去旅行”。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活动流程: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探索高跷的玩法。

3、集体活动,我们去旅行

介绍玩法,规则。幼儿踩着高跷去旅行。

4、放松、休息、擦汗。

活动反思:

一、课前练习不够充分

想要把一个活动完美的呈现出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没有接触过高跷,没有真正地踩过,那本次教学活动又将如何开展呢?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二、情境贯穿更待深入

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利用情境贯穿游戏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之快乐”虽然孩子在游戏中足够体验了一把快乐,而且活动氛围很浓郁,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去。

三、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四、要注意活动细节

教学中的活动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开小火车的环节,高跷是否先拿在手上,绳子事先要卷起来,以免甩到其他幼儿。在自由练习的部分,教师要注意规定幼儿练习的场地,不要让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在比赛中男、女的人数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为比赛也要显示出公平的原理。

本次教学活动对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着课题式研究实施课例的原则,也是初次在公开课中体验体育游戏带给我的意义,更为了我在体育游戏的组织中得出更深刻的有效策略,同样希望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

衷心地希望:走进我的快乐体育游戏课堂,能让大家欣赏到我与幼儿之间碰撞出快乐的火花;聆听到最真切的悦耳笑声。在没有压力的轻松氛围下真正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能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他们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百科: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单双脚跳的快乐,学习单双脚连续跳格子房子,锻炼腿部力量,有良好的动作协调性、灵敏性。

2、喜欢参与体育活动,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感受跳格子房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掌握双脚、单脚跳的方法。

2、画有四种不同形状格子房子的场地一块。

3、录音机、磁带、小红旗一面。

活动过程一、

热身运动幼儿随音乐练习各种走的动作,(高人走、矮人走、脚尖走、脚跟走、脚内外侧走等)

二、合作探索,尝试练习

1、师:小朋友,请看场地上画有格子房子,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玩这些不同形状的格子房子?

(幼:单脚跳、双脚跳、跨跳、分并腿跳、单双脚交替跳等。)

2、请几个幼儿示范创意玩法。(教育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要互相碰撞,学会保护自己和同伴,学会商量合作、交往,规则是不踩到格子房子的边缘线。)

3、教师小结:请幼儿轮流演示自己的玩法及分享合作的创意玩法。

(1)师: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样跳格子房子的?鼓励幼儿介绍不同形状的格子房子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2)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跳法来?你还能想出什么形状的格子房子呢?

4、教师为幼儿示范连续弹跳的技巧,然后组织幼儿集中练习1--2次。

(1)讲解连续跳的方法、技巧、规则和安全事项:从第一个房子起点开始,逐格单脚跳跃到终点。走到第二个房子起点,逐格双脚跳跃到终点。走到第三个房子起点,逐格跨跳到终点。走到第四个房子起点,逐格单双脚交替跳。跳跃时,要求跳到格子中间,不能踩到边缘线。

(2)幼儿玩"跳格子"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在连续跳的过程中不踩边缘线。

三、 游戏:"争夺红旗"

1、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跳房子,完成四种方法,在同一时间内速度快的一组夺得红旗获胜。

2、规则:"跳房子"的时候不能踩边缘线,踩到线的幼儿须退回起点重跳。一种跳法完后,依次从旁边绕开,接着队伍继续第二种跳法。

3、幼儿开始比赛。

4、教师小结比赛情况。

四、幼儿擦汗,随音乐做放松运动"炒黄豆"结束。

五、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继续练习跳房子游戏的多种玩法。

(2)在幼儿玩的过程中还可生成民间体育游戏如:踢沙包,夹沙包等。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篇4

目标

1.能双脚轻松自然地在花竿中跳进跳出,动作协调、保持平衡。

2.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地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准备

花竿若干。

过程

1.做准备动作。

――队形练习:大圆走――小圆走――开花走――切断分队走。

――花竿操(自编):上肢――下蹲――踢腿――体侧――体转――腹背――放松。

2.探索“花竿”的多种玩法。

――幼儿自由探讨“花竿”的多种玩法。

――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

――教师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练习。练习中,教师启发幼儿如何使“跳竿者”与“握竿者”之间协调一致。如:可采用语言提示法:“分分、合合”,“一一、二二”等。

3.结伴游戏。

――幼儿三人一组,取两根“花竿”。两人分别握住“花竿”的两端蹲下,有节奏地移动花竿,使其并拢或分开。另一人按照握竿人的节奏进行双脚跳跃,双足在花竿中跳进跳出。三人轮换进行游戏。

――提醒“握竿者”的花竿要放得低、靠地面近一些。“跳竿者”要双脚跳进跳出。

――欣赏个别幼儿跳花竿。

建议

1.在活动前后,可组织幼儿观赏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活动。如:傣族的跳花竿、蒙古族的摔跤等。

2.在幼儿结伴游戏时,可播放一些民族的乐曲,增添活动的气氛。

3.游戏熟练后,可选用长花竿,多人进行的跳花竿活动,以增强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