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欢迎阅读大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xx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

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

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为一组图形制作两个特征标记。

2、复习4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具:图形卡,特征标记。

具:操作卡,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形卡。“图上有什么 ?都是什么样的图形?”(说出每个图形的三个特征。)“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出两个共同特征)“谁会用标记来表示它们?应该用几个标记来表示?”(请幼儿选标记)“这些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活动。

第一组:制作特征标记“这一组的活动和我们刚才的活动是一样的.,先看卡片上都有什么样的图形,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应该做几个标记来表示,做好了说说卡片上都是什么图形,你做了什么标记。

第二组:撕贴格子。

请一位幼儿介绍玩法。

第三组:穿木珠。

“这组活动叫什么名字?”“我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活动。

对每一组图形制作特征标记的活动情况予以。

教后感:通过我上课的讲解和示范做题目,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比较轻松,正确率也比较高,但有少部分孩子在制作特征标志的时候会漏圈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比它后面一个数小1。

2、初步学写数字1、2、3、养成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习惯。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1-10的数字,并理解1-10的数序物质准备:

教具:新房图片,1-10的数卡学具:《幼儿用书》P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欢迎数字宝宝

1、欢迎数字教师(依次出示1-10的数字):数字宝宝要搬家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大家一起拍手欢迎数字宝宝好吗?

2、感受数序教师:数字宝宝是怎么排队来到我们班的/请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数字。

二、帮数字宝宝搬家

1、教师(出示新房图):谁愿意来帮它搬家?请幼儿将数字按数序放入新房中,并依次说说每个数旁边的是几。如:1住第一个,2住在1的旁边,3住在2的旁边……

2、找朋友教师:数字6想找住自己旁边的朋友一起玩。住它旁边的朋友是谁呢?请幼儿找出数字6的相邻数,并说说为什么是5和7。

3、数字比大小教师:数字5住在6的前面还是后面?5和6谁大谁小?数字7住在6的哪儿?6和7谁大谁小?

三、根据幼儿情况,教师再引导幼儿说说其它数字的相邻数四、小组操作活动

1、给西瓜涂颜色。教师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有几块西瓜?想一想:上面应该给几块西瓜涂色?下面应该给几块西瓜涂色?鼓励幼儿边涂色边说。如:4比5少1,6比5多1,4和6都是5的好朋友。

2、应该画几个。观察图片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在空格中画出相应的邻数。

3、学习写数字涂色游戏,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是如何进行操作活动的,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操作正确、书写整洁的幼儿。

2、表扬能够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

反思

在目标的设计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但是好像在这个活动中的体现不是很明显。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趋向小学化,二、目标达成度不够,三、操作性不强,等。

在上好课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很热,有种莫名的热,感觉这个课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的范围,有点小学化了。对于整个活动的目标的达成度不是很好,把重点放在的了数字的组合中,应该是着重于对数字的理解,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见到的数字有很多,我的课前准备也不是很充分,没有提前让幼儿了解家中的数字和学校中的数字等所能见到的数字。最主要的是要幼儿了解数字的意思,而我在上的过程中只是一句带过,没有很深入的回答和引导。比如在问道马路上有数字吗?有幼儿说汽车的牌子,我说是的,但是我没有告诉孩子说这是这辆汽车的身份证,代表就是一辆,没有第二辆的。

在第一个猜数字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小眼睛都看着我,开始猜数字了,第一个幼儿看见的是1,因为1我放的最显眼。在接下来的猜数字过程中,也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中班幼儿对于0-9这十个数字的书写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站起来能说好多个,我也采取的相应的表扬,我的'表扬是你真棒能一口气猜那么多,但你能告诉我他们分别是在哪个颜色的格子里吗?在表扬的方式上也要采取不同的语言。猜数字的环节幼儿的注意里很集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形式,感觉很有趣。在这里我想,吸引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吸引幼儿兴趣的数学区角。

第一环节后面的内容趋向小学化,可以省去。

第二个环节中的引导不是很深入,所出示的图片布及的面不是很多,对于每张图片的解释也不是很到位。可以把这个环节做为整个活动的重点,再次开展数字宝宝的活动,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第三个环节,对于中班幼儿的认数水平,知道数字很简单,但是对于操作就有些难度的。还有图片中出现了一个问题,魔术师的图片中没有5这个数字,在准备的时候没有验证好。

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不是很流畅。经过这次的课,发现数学课,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要搜集很多资料,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引导幼儿的时候要把自己存储的信息简单化教给幼儿,这样才能达到数学课的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4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5的组成和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 1.从操作中探索5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觉得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家都在看